gama雖然基因殘缺,六歲時也會覺醒腺體,很容易被基因檢測儀誤判為alpha。
除非gama的秉性初現端倪,比如個性孤僻,不愛社交,不主動搭理人,自我中心過度,一看就不同尋常,才能被經驗豐富的醫生精準識別出來。
gama的誕生,是因為已成型的alpha胚胎碰到母體孕激素失衡的特殊情況,胎兒的腺體細胞又處於發育期很容易失控。
這種能讓alpha胚胎的轉換成gama的腺體基因病變是無法逆轉的。
剛出生的嬰兒腺體沒有發育,無法被準確識別出性別,無法進行基因檢測,沒有abo的分別。
性別分水嶺是六歲,小學入學前的全麵體測。
基因檢測儀會根據腺體細胞發育程度,判定你的潛在未分化性別,才有了abo性別分類。
gama本質上是一種腺體基因殘缺的alpha,哪怕進行入學體測,六歲的gama腺體也會初次覺醒,也很難通過儀器識別出來,隻會被判定為alpha。
但gama最典型的特征是腺體細胞延遲發育分化,肯定會被基因檢測儀分辨出來。
一個16歲的alpha腺體在二次發育期沒有分化,就會被判定成gama。
因為gama會比普通alpha的分化期晚很多,至少晚六年。
gama的分化期不是在14-16歲,至少延遲到20-22歲。
想要從alpha中分辨出隱藏的gama,最佳時機就是16歲。
16歲還沒有分化出真實性別的alpha都會被當成gama進行隔離管製。
分化後的alpha能夠釋放信息素,鼻子更加靈敏,不僅聞到空氣中彌漫的信息素,還對信息素攜帶的氣味因子和情緒因子非常敏感。
靠氣味因子alpha能準確分辨出信息素主人的基因等級,而情緒因子會讓他體會到基因等級的壓製。
但是gama在16歲不會二次覺醒腺體進入分化期,不會外放信息素。
gama依然能夠感知信息素攜帶的氣味因子,分辨出是哪種味道,卻無法破譯信息素攜帶的情緒因子,很容易被鑒別出來。
聯邦所有適齡小孩在六歲入學前都會對自身的潛在性別和潛在基因等級進行檢測,準確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五。
隻依靠基因檢測儀,很難在6歲時識別出alpha族群中隱藏的gama,難免會有漏網之魚,會進行人工矯正。
所以16歲時的第二次基因檢測結果至關重要,幾乎可以百分百識別出gama。
偏偏喬嶠十六歲腺體沒有分化,對空氣中的信息素也不敏感,和beta一樣感知不到氣味因子,更別提情緒因子。
經過綜合考慮,醫生認為脾氣溫和情緒穩定人緣甚好的喬嶠更像一個天生就無法感知信息素的beta。
六歲時很不幸的被已經全麵淘汰的舊型號基因檢測儀坑了,把好端端一個beta誤診為未分化的alpha。
有權利人工矯正性別的醫生給他下了新的性別診斷書,判定喬嶠是一個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