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下子不可能全部去掉雜念,可以在平時逐漸培養“專一”的心念。專一,就是隻想一件事,幹什麼事情就想什麼事情,不要另外再想其他事情。比如正在做靜功的時候,思想就集中在“聽息”和“觀光”的體驗上麵;出外散步的時候,思想就寄托在周圍的景物和空氣感受上麵;每當吃飯的時候,思想就注意在飯菜的味道上麵;煉習太極拳之類的動功之時,思想就貫注在肢體的運動上麵。
這樣做一事想一事,就能逐漸做到控製自己的心念,同時也能獲得生活和生命的真實體驗。對於修煉靜功層次的提高,更會起到不可思議的推動作用。
8、讀寫方麵與靜功
現代社會,紛紛擾擾,能夠靜下心來讀書寫字,也是一項極好的修養,對於做靜功能夠起到良好的配合作用。
如果配合靜功的需要,把看書作為養性之用,可以隨意閱讀前人的道論、修煉著作、養生文獻、山水遊記、筆記小說、笑話趣聞等,可以幫助領悟或放鬆心情;或者今人的氣功文章也可參考,隻是氣功方麵華而不實的文章太多,要注意甄別。
浪費腦筋的書籍,如苦澀的理論性著作,或怪味的文學書籍,對於入靜不太有利。帶有複雜算法和許多數目字的專業書籍也會妨礙入靜的培養。
這中是針對一般離退休或閑職人員而言,如果學生功課或者工作需要,運用腦力不可避免,就不可廢棄專業。而用靜功調節腦力,反而智慧上的開發大有幫助。
9、動作方麵與靜功
靜功是以身心二者完全休息為原則,對於外部動作關係並不太大。行、立、坐、臥四種姿勢的基本要求,前已有述,皆可根據個人的情況,隨意安排。
其中坐式,自腰以上,身體應當正直,不要彎曲,但也不要使用權勁地硬挺著;四麵要淩空,不要有依靠。總之做功之時,無論何種姿式,均應保持頭脊正直,勿使五髒受到壓迫。另外注意全身盡量的放鬆,這樣才利於達到完全入靜的境界。
為了配合靜功的需要,也可以同時兼煉動功,以做到動靜結合,但是應當靜功多而動功少。古人雲:“有動乎中,必有其靜。”是說動功對於引導入靜,亦有良好的作用。
10、靜功的時間安排
靜功的時間安排,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但一定要抽也時間作為基本保障,尤其對於初學而言,更不可丟鬆。一般來說,子(半夜11時至1時),午(中午11時至1時),卯(早晨5時至7時),酉(晚上5時至7時)四個時辰,稱為“四正時”,做修煉功夫最好,而且此時一般工作較少,便於自我安排。
每天早晨3點到5點之間,正常睡眠的人都會醒來一次,這個時候起來做靜功也比較好,腦子比較幹淨,容易入靜。其他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如有空閑時間隨意可做。
若用坐功,至少要做半個鍾頭,最多不宜超過兩個小時(對於一般人而言)。若用臥功,則睡下之後不拘時間長短均可,可以在剛睡和臨睡之時,運用聽息、觀光的方法入靜;如果睡到半夜,翻來覆去睡不著時,可以起身在床上做功,坐到又有濃厚睡意發生,身體支持不住,然後再臥下,一定能夠睡個好覺。
隻是在吃飽之後尚未消化之時(或吃飯之前腹中甚餓之時),不可馬上做靜功,亦不可馬上倒下睡覺,應當使身體稍微活動(或先解決吃飯問題),過半個小時再做功夫。
以上十個方麵的內容,用在靜功修煉上,自可培養心性,增益功修。即使不是專門從事修煉,如能依照實行,亦必有祛病健身、延長壽命之效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