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大夢睡仙(服氣導引)(2 / 2)

在導引方麵,陳摶根據人體“凡納氣則氣上升,吐氣則氣下流”的生理特點,結合“天人相應”的傳統觀念,運用月亮盈虧、陰陽消長的自然規律,創編出這套行氣導引術。

在八卦學說中,艮為鼻,兌為口,巽為手,震為足。而艮巽兩卦互為意氣,為陰中生陽;震兌兩卦則互為魂魄,為陽中生陰。故此,當每月農曆初一至十五前後,月亮陰消陽長的上弦月之際,鼻引清氣,氣從體外由兩手十指吸人。當每月農曆十六至二十三前後,月亮陽消陰長的下弦月之際,口吐濁氣,氣從兩腳的十趾呼出。如此導引日久,借助大自然的陰陽運化之力貫通手足,即為下一步的胎息修煉打好了基礎。

練功要領和注意事項:

我國的道教修煉,非常重視氣對人體生命的重要作用。孫思邈曾經講到:養生修煉的方法雖然很多,而其下手之訣,皆不外呼吸作用。氣存則人生,氣竭則人死,呼吸所關,顧不重重歟!普通之人,徒知以口食穀,不知以鼻食氣,雖終日呼吸不斷,然此等呼吸,大多出多人少;粗而短,不能細而長;急而淺,不能緩而深;此乃修煉家之大忌也。晉代的養生名家葛洪,也特別推重行氣之術。他在《抱樸子內篇·至理》中說道:“服藥(指丹藥雖為長生之本,若能兼行氣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藥,但行氣而盡其理者,亦得數百歲”。

古代世傳的行氣方法甚多,僅《雲笈七簽》就記載有數十家。具體方法雖然不一,但練功原則大致相同。均要求在行氣之際,凝神淨慮,專氣致柔1乎吸吐納時,要做到輕、緩、勻、長、深。

所謂的輕,即指呼吸輕細若無;所謂的緩,即指氣息舒緩不躁;所謂的勻,即指節拍有致,不時粗時細;所謂的長,即指吸氣的間隔時間要長;引氣入鼻中而閉之,並以心數數,至二十、三十、五十乃至百至千,方可張口徐徐吐出。所謂的深,即指閉氣之時使氣滲透髒腑百脈,通潤全身。此外,在修煉“服氣導引術”期間,還要注意以下事項。

(1練功時間應安排在每天的夜半後至日中前。即每天夜間的2時至午前的11時之間。此時天地運化之氣為陽氣,亦稱生氣;而午後13時至夜晚23時之間,天地運化之氣為陰氣,亦稱死氣。故服氣吐納的導引之氣應采生氣。

(2當身體發熱出汗時,要注意避風,以防風邪侵人體內,引發疾病。收功時切莫急於起身,應安心靜臥片刻,以防心神不安,影響練功效果。

(3握固是“睡仙功”中最主要的手訣。但在修煉初期,即修煉“服氣導引術”之際,由於氣道未通,應在導引之時開拳展指,嚴格按教材所示進行練功。待四肢氣機暢通,掌中出汗,進入胎息的修持階段之後,方可長期握固,不再展指。

(4練功中忽有昏悶欲睡之感,即可睡覺,不必強為。若在昏悶之際強為,反而亂其心意;意邪氣亂,失其正道也。這是初習“服氣導引術”時應十分注意的地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