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大夢睡仙(鎖鼻胎息)(1 / 2)

二、鎖鼻胎息術

頭南腳北正身仰臥,頭下墊枕。兩眼輕閉,舌抵上齶。兩手握固,兩臂自然伸直,放置於距離身體兩側約五寸處。兩腿自然伸直展開,兩腳跟相距約五寸許,腳尖朝向左右方(圖4。

按以上臥勢躺好後,排除各種雜念,先叩齒36次(即兩唇閉攏,上下齒互相叩擊,然後再將口中滋生的津液分三口咽下,並用意念導引至腹丹田內。

在用鼻子細細吸氣的同時,腹部漸漸凸起充滿,隨後閉息,於心中數數,以計停息時間的長短。待體腔氣悶,難以忍受之際,便從口中再細細吐出。如此練功為一遍,當調息平穩之後再練第二遍。練功遍數不限,但力求每次閉息的時間逐步延長;若能將閉息之數由百至千,且鼻下放羽毛而不晃動者,即胎息初成。

若依古人所言,修持者能閉息至二百五十數,即可華蓋(眉明,耳目聰,舉身無病,邪不幹人,便可長生矣。如繼續堅持修持,可逐漸達到不再用口吐氣,惟鼻中有綿綿短息的大成境界。

練功要領和注意事項:

(1此術務於每日夜半後至日中前生氣時修煉,中後至夜半前死氣時勿練。

(2凡遇天陰、大霧、大風等惡劣氣候,或室內太過寒冷時,暫停修煉。

(3無論吸氣或吐氣,均要做到兩耳不聞其聲,使呼吸達到微細連綿狀態。

(4修煉胎息前,可暖一杯溫酒飲之,能起到潤六腑,引氣開關,有益胎息修煉的作用。

(5飲食上戒酸鹹油膩之物,特別是豬肉和生水果,最為忌諱。

(6進入“鎖鼻胎息術”的修煉之後,便可配合“睡禪功”同時修持,“服氣導引術”即可廢棄不練。

修煉原理與功效。

閉息之術是一種非常古老而流傳甚廣的養生功,早在南朝陶弘景的《養生延命錄》,初唐《幻真先生服內元氣訣》以及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中均有記載,也是古人用以祛病療疾的重要手段之一。

陳摶所傳的這套“鎖鼻胎息術”有所不同,其閉息原理不僅僅是為了使氣滲透髒腑百脈,通潤全身,而是在“服氣導引術”的修煉基礎上,力求人體的生命能量(內氣不外泄,或減少到最低程度,由此而作為延年益壽的根本。《服氣經》曰:“道者氣也。保氣則得道,得道則長存”。故《太微升玄經》雲:“氣絕曰死,氣閉曰仙”。北宋傑出的文學家蘇軾(號東坡居士,因讀了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中的養生要旨,便身體力行,勇於實踐,先後治愈了多種疾病,屢獲效驗。他將自己的切身體會和練功方法推薦給好友張安道。蘇軾所推薦的乃是“胎息術”,係蘇軾閱讀孫思邈《備急千金方》養生門第五篇“調氣法”的心得體會。文中記述切實,頗合自然之理,文詞樸實易懂,對我們理解陳摶的“鎖鼻胎息術”有很大的參考和啟迪作用。故摘錄如下,以便參照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