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方,以胎為本,此固不刊之語,更無可議。但以氣若不閉,任其出入,則眇綿洗漭(guong,m6ng,形容似水域那樣廣闊無邊,空曠迷茫的意思,無卓然近效;待其兀然自住,恐終無此期。若閉而留之,不過三五十息,奔突而出;雖有微暖養下丹田,益不償於損,決非度世之術。
近日深思,似有所得。蓋因看孫真人養生門中第五篇,反複尋究,恐是如此。其略曰:和神養氣之道,當得密室閉戶,安床暖席,枕高二寸許,正身偃臥,瞑目,閉氣於胸膈間,以鴻毛著鼻上而不動。經三百息,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如此,則寒暑不能侵,蜂蠆(chaj,蠍子類毒蟲的古稱不能毒,壽三百六十歲,此鄰於真人也。
此一段要訣,弟且靜心細意,字字研究看,既雲閉氣於胸膈中,令鼻端鴻毛不動,則初機之人安能持三百息之久哉!恐元(“元”通“原”不閉鼻氣,隻以意堅守於胸膈中,令出入鼻似動不動,氤氳緲緲;如香爐蓋上煙,湯瓶嘴上氣,自然出入,無呼吸之者,則鴻毛可以不動。若心不起念,雖過三百息,可也。仍須一切依此本訣,臥而為之。仍須真以鴻毛粘著鼻端,以意守氣於胸中,遇欲吸時,不免微吸,如此,出入元(原不斷,而鴻毛自不動,動亦極微。則又加意製勒之,以不動為度。雖雲製勒,然終不閉,至數盲息。出者少,不出者多,則內守充盛,血脈流通,上下相灌輸,而生理備矣。
兄悟此元(原意,甚以為奇。恐是夜夜燒香,神啟其心,自悟自證。適值痔疾及熱甚,未能力行,亦時時小試,覺其理不謬。更俟疾平天涼,稍稍致力,續見效。當報弟,不可謂出意杜撰而輕之也。”
為了幫助理解蘇軾所悟出的“出入原不斷”和“然終不閉”之理,特摘錄佛藏《安盤守意經》中有關調身調息方麵的論述,以供參證。
“以謂凡出入鼻中而有聲者,風也;雖無聲而結滯不通者,喘也;雖無聲亦不結滯,而猶粗悍不細者,氣也。去是三者,乃謂之息。然後自鼻端至臍下,一二數之,至於十;周而複始,則有所係而趨於定。定則又數,以心隨息,聽其出入。如是反複調和,一定而不亂,則生滅道斷,一切三昧,無不見前”。正如《道樞》所講:“閉氣者,非閉噎其氣也,乃神定氣和,絕思忘慮,使鼻之息悠然,若有若無”。即漸可達到呼吸之息氤氳布滿身中,一開一閹,遍布毛竅與之相應,而鼻中反不覺氣之出入,直到呼吸全止,開閹俱停的人定境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