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睡仙神通術
按上述“絕穀食氣法”修持日久,能夠辟穀50日而不食者,始可修煉此術。
於每日五更雞鳴時(醜時,即晚1時一3時,頭北腳南仰身而臥,頭下墊枕,兩手握固,閉目內視,觀想脾髒之氣如同黃雲般從心髒騰起,漫延散布於全身和四肢。咒曰:“中央戊己,內藏元氣,黃色力堅,運之可治,丹陽莫辭,朱陰共議,得到四肢,黃雲大起。”
如此修煉27日,便可內視到脾髒中騰起的黃雲透滿胸腹和四肢。以後便可運用意念觀想之力(謂之念力來支配黃雲之氣遮體隱形,無人能見。亦可興起黃雲大風,百步之內吹火滅燭,自衛禦敵。
修煉要領和注意事項:
(1此術必須在辟穀功成,50日內未食百物的前提下進行修煉。
(2每日的練功時辰不可錯過;如果不能堅持或少練一日,將前功盡棄。
(3咒語須在觀想前出聲誦念三遍,但要慎重虔誠,字字清晰。
1、睡仙功的研修步驟和程序:
(1首先要練好“服氣導引術”,這是進入“鎖鼻胎息術”的基礎功法。
(2當進入“鎖鼻胎息術”的修煉之後,“服氣導引術”可廢棄不練,並配合“睡禪功”同時修持。但要注意:“蟄龍眠”與“蟠龍眠”的主修內容和功用不同,實修中應根據切身體驗及需要,有選擇地加以靈活運用。
(3應以“蟠龍眠”為長期的主修功法。當修持者能夠進入禪定功態之後,即可加修“絕欲食氣法”,以鞏固和提高禪定的功境層次。
(4如果修持者在三年的研修中,始終不能進入辟穀狀態,說明“睡禪功”的功力基礎並不穩固。故此,必須加修“辟穀淨誌法”,並長期堅持。“辟穀胎食法”可根據功態感受而為之,以輔助辟穀的成功。
(5修持者能在睡禪(蟠龍眠的修持中,50日內不吃任何食物,而且體力充沛、頭腦清楚、思維敏捷,即可研修“睡仙神通術”,直至功成。
胎息和辟穀是“睡仙功”中最基本的核心功力基礎,而辟穀的實現和保證,則又取決於胎息修煉的成功。失去了功力基礎,很難進入真正的禪修境界,神通術的研修也是難以實現的。
2、睡臥的姿勢與方位:
睡臥的姿勢多種多樣,但歸納起來,基本上不外乎仰臥、俯臥、左側臥和右側臥。要想了解睡臥姿勢對人體所造成的影響,首先就應了解人體生理結構的基本特征。
曆代養生家們認為,右側臥是一種最佳的睡臥姿勢。如《老老恒言》中說:“如食後必欲臥,宜右側以舒脾氣”。所以,右側臥有利於心髒輸布血液,使肺呼吸通暢,也利於胃腸道對飲食物的消化和代謝,還可使肝髒處於身體右側的最低位置,使肝髒獲得較多的供血,從而對肝髒的造血、凝血及其解毒功能都得到很好的補益和促進。
但仙學修煉與傳統養生學有著很大的區別。拿仰臥勢來說,它是大多數人不習慣的睡覺姿勢。這種睡眠姿態容易使頸部的肌肉下垂,嘴巴張開,導致呼吸道不暢,極易引起打鼾。但睡功的修持卻大都采用仰臥勢來鍛煉呼吸功能,不僅能有效地治愈鼻竇炎、鼻咽炎和扁桃體肥大等病症,而且能從根本上確保呼吸道的暢通無阻,根絕上述各類疾病的發生。
采用仰臥勢進行修煉,雖然有避免壓迫五髒六腑的優點,但卻使背部的陽經受到壓迫。故此,在修煉過程中常會出現背部跳動,身體似有騰空感,凡此種種,均為較佳功態。。
“蟄龍眠”所采用的左側臥勢,恰恰與養生學的要求相反。其目的就是為了壓迫和抑製人體的代謝功能,促使呼吸道的後天呼吸降低到最緩慢的程度,從而激發和訓練先天呼吸(元氣的生理功能。,而俯臥勢壓迫五髒六腑,阻礙呼吸道的通暢,故養生學和修煉學多不采用。但在睡功治病法中,亦有采用俯臥勢治病療疾的特殊範例,可供參考。
飯後睡臥,無論是養生學還是修煉學都是禁止的。因為飯後睡臥會導致人體的血液向消化係統傾斜,使大腦和肢體的血液相對減少,大腦和四肢得不到足夠的營養供給,使代謝物無法及時排除,較易引發一係列的不適應症。古人“睡眠有助於消化”的論述,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但終歸利少弊多,應引起注意。
關於睡臥朝向的方位問題,古人普遍采用的是《周易》理論,而且非常重視日月星辰對人體的影響。從古代經典中可以看到,睡床一般要求南北放置,人躺其上,可以頭北腳南,也可以頭南腳北。因為子時之後,天地間的磁力場對人體的影響主要為垂直方向,它順向切割人體,對人的思維意識有很大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