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居心(1 / 2)

幾名文官上書指責霍煌縱火行凶燒死鄭王一家,稱其狼子野心,圖謀不軌,意圖屠盡申氏而使自己取而代之,雖然官方對寧宜殿火燒一案的調查結果尚未出爐,但這幾人的折子一上,猶如平靜熱油鍋裏炸上幾點沸水,頓時一片嘈嘈切切。︾樂︾文︾小︾說|

群情激湧的臣子們再等不得,馬上就有人呼應,女皇一日收到了近三十封折子,全是請求陛下將本案徹查到底,對濟寧侯霍煌嚴加懲辦的要求。眾口一詞,如出一轍。

她皆留中了。

這一留中,文臣們更加憤惑。

以往女皇雖然對申氏大肆屠殺,但總算留著鄭王、寧王兩支嫡貴血脈,現下申正一家皆慘死,還是出於他手——那是鄭王啊,連帶著他的幾個兒子,潛在的繼承人一下去掉泰半,申氏大有覆巢之勢。

皇帝到底要做什麼?

憤怒的大臣們推舉出十餘名代表,湧到中書令家中,中書令閉門不見。他們提議直接去找寧王,立刻被其間持重之人反對。

“務必要保護好寧王殿下,陛下的鋒芒,需由吾等替殿下直接承接。”

“去找賀若弼賀大人吧!”

“對!對!”

大臣們在中書令門庭前整衣理衫,“此僚不辨是非,縮頭烏龜,不配統領群臣。”冷哼而去。

#

賀思從明宣殿出來。

崇元公主已與濟寧侯公然鬧翻。

慶功宴之後,第二日,虞盛光即上表女皇,請求與駙馬和離,“駙馬心胸狹隘,手段毒辣,公然辱我清名,蓬門之家,遇此惡婿,尚不可忍,況我唐唐公主下嫁……”將訂婚時對方所贈鳳佩歸還於之,雖女皇還未首肯,但公主已明心智,很難再轉圜。

回去說與豫平郡王聽,申牧微微點頭,“當其時,做其事。阿圓真是大了。”

賀思是知道他的心事的,見他仍以阿圓呼之,忖其尚不能忘懷,心中微歎。這時候仆人來報,“大人,家中來了許多位大人,夫人請您快些兒回去。”

賀思與申牧對視一眼,“定是為了上書一事。”

二人議了幾句,那賀思心中有了成算,急忙跨馬回府。

#

巧的是,申時軼也恰來賀思府上拜訪。

那些大臣們見到他,急忙躬身下拜,表達感慕之情。一兩個老臣年輕時曾遠遠侍奉過晚年的太宗,見那英武健壯的人含笑站立在堂上,又尊貴,又親和,老眼流出淚來,以袖拭之,“二郎真有太宗爺爺當年的神魂!”

其實申時軼容顏中亦有肖似女皇霍昭的地方,特別是一雙鳳眼,但因其是男子,眼窩又深,因此多出英氣和鋒利。

賀思來時,正見到申時軼與大臣們說話。

他忙上前,各方廝見過。

遂摒去閑人,談及正事。

申時軼沒有回避,賀思和大臣們也邀其共聽。

大臣們說明來意,並將其他人等托付於他們遞交的奏折全部拿出來,一共約近兩百封。

“賀大人,霍煌倒行逆施,為圖大位竟不惜鋌而走險,冒天下之大不韙,在禁庭之中製造慘案。此凶不除,難慰鄭王殿下一家在天之靈,難服天下眾生。

不能讓陛下再包庇於他!我等已擬好奏折,賀大人,今日來尋你,並非要將您架於火上,迫您與我等一道。隻是您德高望重,吾等願一聽您的意見。”

賀思與申時軼一件一件讀來,約莫都是一樣的言辭和論調,總之是建議女皇把置於死地就是了。

賀思看向申時軼。

申時軼沉吟一時,“諸公都是為我申氏,吾代父親,還有不幸故去的伯父一家,向諸公致謝了。”

眾人忙在席上還禮。

“都是我等應當做的,殿下……”

申時軼止住他。灼灼的鳳目看向他們,“諸公為大義而不惜惹天子不快,上書彈劾,我唯有一問,你們是想讓霍煌死,還是讓他活?”

眾皆一愣,“自然是要他死。”

“好。那這些折子便不能這麼寫,依我之見,賀大人,連這些上書都不要。您看呢?”邊說邊看向賀思。

賀思撚須,眼中微微閃動,“老夫同意申公子的話。”他看向大臣們。

“這……”下麵的人交頭接耳。

一人道,“西平殿下,您是怕了嗎?”

“如果諸公現在上書,炮口一致,對向霍煌,那真的是如他的願了!”賀思解釋道,“陛下乾綱獨斷,既有男子的雄烈,又有女子的多疑,鄭王之死,她是痛的,但最令她痛的,還是陛下在位時龍椅的穩固。”

霍煌就是女皇壓製申氏的刀,這把刀不聽話,她自要生氣,但若有人想廢了這把刀,第一個不答應的,恐怕還是這位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