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瑤兒姑娘見九妹在一邊兩眼亮晶晶地作躍躍欲試狀,一副想說話又生生憋著的模樣,她心思一轉便知其意,遂笑道:“楊夫人一族就已了得,更兼尊府上亦是將門世家,令尊與令兄等皆驍勇善戰,兩位姑娘有此家學淵源,想必受益匪淺。”
九妹在一旁早已等了半天了,可是長姐在說話,不便隨意插嘴,讓人覺得失了禮數,隻是心中少不得有點埋怨八姐:外祖和舅舅們固然了不起,可咱們楊家也很厲害不是?怎地不說說爹爹和兄長們,萬一人家覺得咱們家比外祖、舅舅們輸了一大截呢?
這時總算是這位善解人意的美貌姐姐把話題轉到她們家了,九妹立即露出一個大大的笑臉,道:“姐姐真是過獎了。不過我們家原也世居麟州,我爹爹使刀,兄長們…….”隨後把大哥穩重,四哥愛看兵書,五哥拳腳好,七哥力氣大,八哥劍法妙等都說了個遍,當然最要緊地是大大地說了六哥的弓馬騎射嫻熟,槍法精妙,劍法也好,又從小最喜歡推演陣法,幼時還拿砂石土堆排兵布陣,指揮一群小孩子破陣,連爹爹都說“此兒類我”呢。還有,九妹不忘強調,六哥是家中文才最好的。
如此這般狠狠地說了一通,八姐在一旁聽得不由有點臉熱:哪有這般自家人誇自家人的?雖然說得也算是實情,還有,九妹說六哥也說得太多了點吧,人家不會誤會……。還好,八姐偷眼看那瑤兒姑娘笑吟吟地聽得津津有味的模樣,恍似不覺,這才放下心來。
九妹說得高興,一路說到自己父親戰功卓著,若不是他率兄長們數次拚死血戰,太原城早就…….正說得熱鬧處,突然聽到八姐咳嗽了兩聲,插口道:“九妹,你盡說這些戰場殺伐之事,隻怕瑤兒姐姐聽得膩味。”暗暗瞪了九妹一眼。
九妹被自己姐姐打斷,又被瞪了一眼,方醒過味來:啊呀,怎麼說起這個來了?死守太原城,那不都是和宋軍在打戰,而麵前坐著的這位,可是貨真價實的大宋人。還有,自己一家也都是大宋子民了,自己怎麼忘了…….登時紅了臉,尷尬地張著嘴說不出話來。
那瑤兒姑娘恍似不覺氣氛有異,猶自笑著道:“不妨事。隻是想不到九姑娘小小年紀,這沙場征戰之事竟也這麼熟悉,可見是家學淵源,將門虎女。隻是貴府連這些侍從亦習武麼?”說著指了指身著勁裝的桃兒杏兒。
尷尬的氣氛登時和緩了下來,八姐暗自鬆了口氣,笑道:“姐姐有所不知……”
原來楊家的女眷中自楊夫人始,幾位少夫人也皆出身將門,自小習武。因為楊家長年征戰,有時戰事吃緊,家中女將也常隨軍出征,甚至上陣廝殺。在此門風之下,家中的婢仆隨從,隻要願意學的,亦自小便教他們習武,所以戰事一起,楊府上下幾乎可以舉家上陣。即便不用上陣,用以強身健體或是自保亦是好的。
楊家習武亦是有定規:老爺公子們天不亮便要上朝上衙或是上學,未時以後便會陸續回府,所以女眷們皆是早上晨食之後習練,不當差的婢仆們亦是,未時之後便是老爺公子們習練。未時之後,夫人少夫人們便開始打理家中事務,八姐九妹姐妹二人或習文或習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