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與三國時期,冀州多出俊才,英雄輩出,大家耳熟能詳,故作者整理一下,供大家參考,不一定正確。主要是因為主角在冀州起家,所以要對冀州的地理、人才有所了解,以便更好的寫書。
武將:
趙雲:?—229,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三國蜀國大將,五虎上將。曆任官職:牙門將軍、偏將軍、留營司馬、翊軍將軍、中護軍、征南將軍、鎮東將軍、鎮軍將軍。爵位:永昌亭侯諡號:順平侯。先從公孫瓚,後歸劉備。曹操敗劉備於當陽長阪(今湖北東陽東部),棄妻子南逃,他力戰救甘夫人及備幼子劉禪。後升翊軍將軍。又遷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候。建興六年(228年),從諸葛亮兵出祁山攻魏,失利於箕穀。次年死,諡順平候。史稱其“強執壯猛”。關於趙雲的故事太多了,大家都太熟悉了。不在贅言。
顏良:?—200,據說是冀州常山真定人,表字不知。顏良,河北名將。建安四年,袁紹以顏良、文醜為將率,簡精卒十萬,準備攻許,次年兵進黎陽,遣顏良攻白馬。曹操北救,以荀攸計分兵渡河,引袁紹西應,自率輕兵掩襲白馬,顏良倉猝逆戰,遂被關羽擊斬。“河北四庭柱”之一,武力勇猛,三國猛將位列前二十。
文醜:?—200,據說也是冀州常山真定人,表字不知。文醜,河北名將。建安四年,袁紹以顏良、文醜為將率,簡精卒十萬,準備攻許。五年,袁紹渡河兵至延津,使文醜與劉備挑戰,曹操以輜重就道餌敵,文醜兵亂,遂被操擊破而死。“河北四庭柱”之一,武力勇猛,三國猛將位列前二十。與顏良情如兄弟。
張郃:167—231,冀州河間鄚縣人,表字雋乂。張郃是三國時期魏國名將,曹操部下“五子良將”之一,先從韓馥,後投袁紹,在與公孫瓚的交戰中多有功勞。官渡之戰時,張郃受郭圖陷害,率眾投降於曹操,得以重用,隨曹操平定北方,遠征烏桓,平馬超,滅張魯,多有戰功。後來,張郃隨夏侯淵駐守漢中,在夏侯淵被殺後暫代主帥,維持敗兵。魏明帝時期,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張郃奉命救援隴右,在街亭大敗蜀將馬謖,導致諸葛亮撤兵;諸葛亮第四次時,張郃隨司馬懿前往相拒。後諸葛亮糧盡退兵,張郃追至木門,與諸葛亮軍交戰,被飛矢射中右膝而亡。亦是“河北四庭柱”之一,武力勇猛,三國猛將位列前二十。
高覽:生卒年不詳,應該是冀州人,表字不知。高覽,與張郃並為袁紹大將。官渡之戰,曹操率軍偷襲烏巢,袁紹從郭圖之請,僅以輕騎救援,而命高覽、張郃率重兵攻曹營,營堅不能下,糧穀被燔,郭圖慚其計失,複譖於紹,高覽等忿懼,遂焚攻具,率眾降於曹操。高覽亦是“河北四庭柱”之一,但因戲份太少,武力不甚知,本書中最早跟隨主角,日後成為大將。
高順:158—198,冀州人,具體不知,表字不知。高順清白威嚴,驍勇有智,衷心仁義。不飲酒,不受饋遺。每諫布:“以智者、慎思而行”。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後郝萌反,更疏之。順所將七百餘兵,號為千人,鎧甲鬥具皆精練齊整,每所攻擊無不破者,名為陷陳營。以魏續有外內之親,悉奪順所將兵以與續。及當攻戰,故令順將續所領兵,順亦終無恨意。呂布“八健將”之一。
麴義:?—192,冀州平原人,表字不知。麹義久在涼州,曉習羌鬥,兵皆驍銳,從韓馥為部將。初平二年,麹義叛韓馥,並敗之,因與袁紹相結,協迫韓馥,遂使袁紹領冀州牧。南匈奴單於劫張楊以叛,袁紹使麹義追於鄴南,擊破之。界橋之戰,麹義先登與瓚戰,生擒嚴綱,拔其牙門,瓚軍敗走勃海。公孫瓚殺劉虞,袁紹遣麹義及虞子劉和、從事鮮於輔合兵共攻瓚,破之於鮑丘,瓚走保易京。相持歲餘,麹義糧盡,士卒饑困,率餘眾退走,遭公孫瓚追擊而盡失輜重。麹義後恃功而驕恣,被袁紹召殺之,而並其眾。
朱靈:生卒年不詳,冀州清河郡人,表字文博。朱靈,初為袁紹部將。曹操征陶謙時,袁紹使朱靈都督三營軍隊以助曹操,搏戰有功。戰後袁紹所遣之諸將各各罷歸,惟有朱靈道:“我觀人可謂多矣,無一人能比曹公,這才是真明主啊。今既已相遇,我還要求甚麼呢?”於是留而不返。他所帶領的士卒俱傾慕曹操,亦隨朱靈留下。朱靈後為良將,與劉備、路昭邀擊袁術於下邳北;從征馬超、韓遂、張魯、孫權,多有功勳。其名僅亞於徐晃等,官至後將軍,封高唐亭侯。《於禁傳》稱曹操曾恨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