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節
聚首城原本並不叫聚首城,曾是戰國時期的一個小國,因境內有一株仙桃樹,結果碩大,故名大桃國,後歸屬齊國,成了齊國的一個邊陲重鎮,北麵築有長城,殘跡至今猶存。後來,秦始皇統一天下,大桃國自然而然地演變為秦國的一個縣城。秦始皇泰山封禪途經此地,見小城不大卻近山臨水,民風淳樸風光秀麗,十分喜悅。夜宿大桃國,竟得一夢,夢到一條巨龍騰空而起,醒後悶悶不樂,以為此地將出叛逆之人,心生屠城之念。大臣李斯察言觀色,秦始皇說出了自己的夢境和擔憂。李斯不忍心百姓遭受屠戮,靈機一動,解夢道:“大王夢中見龍,此乃吉兆。大王乃真龍天子,今又與龍在夢中聚首,可見大王的基業可長存萬代!”秦始皇龍顏大悅,笑道:“此地可謂聚首之地!”地方官聞言趕緊秦請始皇賜名,秦始皇想了想,說:“就叫聚首城吧。”大桃國從此更名為聚首城。秦始皇又命在龍騰起之處建一牌坊,賜名為“騰龍閣”。
聚首城有南北三條街,東街駐有縣衙等官府,故名仰紫街,中街是曲阜通濟南府的必經之路,叫近仕街,西街是平民百姓的居住之所,叫布衣街;東西一條主路是祈順路,東平州通泰安州的馬路穿城而過。
俗話說,千年易過,百歲難熬。經過兩千多年的風風雨雨,聚首城已建得頗具規模,隻是城牆在戰亂與和平交替中變得破破爛爛。到公元一九三七年的秋天,隻有四個城門樓還算完整。
城內,不足三丈寬的祈順路兩旁店鋪相連,招牌雜亂:有茶鋪、酒館、小吃鋪、藥鋪、布鋪……東邊一座小樓的門匾上赫然寫道“撫春樓”。
就著漸漸涼爽的秋風,各店鋪內夥計們的吆喝聲此起彼伏。
路上行人破衣爛衫,偶爾夾雜著一兩個整潔的長袍馬褂。行人東張西望,行走緩慢,表情麻木鬱悶,每一個笑臉的擠出都很艱難,而一旦有熱鬧可瞧,人們便蜂湧而上,跟著起哄取樂,用那近乎怪叫的喧鬧發泄內心的空虛。
“口口香酒樓”的掌櫃汲長水背著褡褳,裏麵裝著小蔥、芹菜、藕等青菜,手裏提著一大塊豬肉,不太匆忙地從西向東走。他戴一頂瓜皮小帽,穿一身長袍馬褂,腳穿寬口懶漢布鞋,褲管綁著紮腿,年紀不足五十歲,精神矍鑠,臉胖乎乎的,堆積著商人特有的那種媚笑。
“汲大爺,吃了嗎?”路邊孟記茶館的老板孟慶濤見汲掌櫃的走近,把手中的毛巾搭在肩上,笑著衝他打招呼。孟慶濤二十出頭,身高一米七左右,年輕,有活力,穿一件核桃扣的長褂。
“吃了,吃了,慶濤,你也吃了嗎?”汲長水點點頭站住了。
“吃了,吃了。大爺,你喝一碗?”孟慶濤指了指自己的茶攤。
此時時近中午,人們見麵打招呼仍問“吃了嗎”,民以食為天,貧窮的人們時刻把“天”掛在嘴上。
“不了,大早晨的肚子裏沒油水,一喝茶好害餓。”
“那就喝碗雞肉丸子湯?丸子可是才炸的,還冒著熱氣哩,芫荽又嫩又香,香得嗆鼻子。”
孟慶濤不失時機地招徠生意。
“你的雞湯呢?”汲長水湊近前去,臉上堆起狡猾的微笑,悄聲問:“是新鮮的雞湯吧?”
“那是噢,今天早上才加的新水。”孟慶濤看出汲長水要開自己的玩笑,也笑了。
“說個實話,你那個雞架子煮了有兩年了麼?”
孟慶濤也壓低聲音,把嘴湊近汲長水耳邊,故意做出一副神秘的樣子,說:“我也跟你說實話吧,連我都知不道熬了它幾年了。噯,你別說,有那個雞架子在裏頭,它就是雞湯,我賣的就是雞湯丸子;要是沒了那個雞架子,我的丸子湯就不叫雞湯丸子了,這就叫有毛不算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