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矛盾和煽動(2 / 2)

大明的情況和當時的德意誌自然是不同的,但是許多立場,和人們所真正在意甚至捍衛的東西,還是一樣的。

和陸建明告別,回到自己的房間之後,易之從抽屜裏拿出稿紙,放在了書桌上。

這個時候他突然想起,自己好像已經十分習慣了用紙筆書寫的方式,甚至對於當初高效率的鍵盤敲打陌生了起來。或者說,他已經是粉習慣了這個原本對他來說陌生的時代陌生的國家的許多事情,甚至於現在坐著許多他以為自己隻會對華夏做的事情。就像自己生於斯長於斯,骨血裏流淌這這片土地的芬芳一樣,全心全意都是這裏的一切。

已經很久沒有想起過從前了吧?

但人怎麼可以總是回憶從前呢?

思緒不過一掠而過,易之將鋼筆在指間旋轉幾圈,然後落在了稿紙上。

&&&

“這一戰很重要。”顧斯如是說。

“這一戰很重要。”宋謙士重複這一句話。

對於易之遭遇的情況,此時此刻已經在海洋之上的他們不會十分清楚。或許身為特務頭的宋謙士會有了解?但是至少,目前為止事情的重點絕不會在易之身上。對於已經傳承了五多年的大明而言,當前的問題,理所當然是四國海軍入侵的問題。

或許也不僅僅如此。

站在旗艦裏,說出一樣的話語的兩個人,所處的立場是完全相悖的。

作為新興階層的權利代表的顧斯,效忠於的死忠宋謙士。兩個人都精明,他們都清楚,所謂的“這一戰很重要”,並不簡單地說是大明麵對這些犯上作亂的家夥的一戰很重要,而是隱藏在這一戰之後,作為大明國內兩大對立派別之間的爭鬥。

任何稍微對此有一點了解的人,都明白,在這一場戰爭當中,任何一點情況都可能成為兩大派別互相攻訐的理由和□□,進而可能引發更大的波折。對於當前正遭遇著新崛起國家挑戰的大明來說,內鬥很大可能會造成問題,甚至到最後以大明多年的底蘊和積蓄,會意外被這些根本沒有資格挑戰大明的國家給掀翻了。

這是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誰都明白這一點。

無論是顧斯還是朱鼎鈞以及他們身後的其他人,都需要在權衡保護大明利益的基礎上,和對方派係進行鬥爭。

並非是在緊要關頭這群人還不想著為大義而付出,僅僅是因為,這兩個團體,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兩個階級,麵對這一切,必然會有這樣的反應罷了。或許其中的個人會有不同的看法,然而有背叛階級的個人,卻從來不會有背叛階級的階級。這樣的鬥爭,從一開始就成為了一種必然。身在領導者位置上的顧斯和朱鼎鈞,已經是盡其所能地將事態控製下來了,否則在事情剛開始發生的時候,報紙上就應該充斥兩大階級不斷指責對方的過錯的情況。

到目前為止,對壘的兩方海軍已經有了幾次遭遇,除了剛開始階段大明方麵被偷襲受到了一定損傷之後,之後大多情況下,各有勝負。而大明正在不斷扳回前期損失所造成的劣勢。畢竟說到底,這個最早進行改革,有著穿越者諸多超出時代的努力的國家,有底氣。

所謂的底氣就在於,麵對絕大多數問題,隻需要堂堂皇皇直接碾軋過去就可以了。就像唐朝,這個強盛的國家,分之八十的戰爭都是輸掉了的,然而它有足夠的底氣,輸掉十次八次都絕不會傷筋動骨,活生生把那些敵對者徹底拖死!

以弱勝強或許是十分傳奇而戲劇性的故事,然而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不斷的以弱勝強未必是好事,因為這隻意味著它並沒有足夠的資源和底蘊,在長時間的國家之間的爭鬥中,它會是被拖死的一方,不管有多麼光榮的戰績。

隻要能夠控製國內的鬥爭情況,以大明的底蘊,將目前來犯的四國聯軍直接拖死是一種必然。

不過,能夠減少損失,在短時間內解決對方的話,誰不會願意這樣呢?

隻可惜,就算現階段這樣的鬥爭被壓抑了,對於不能離開皇城的朱鼎鈞和在外征戰必然立下天大功勞的顧斯來說,矛盾在戰爭之後才會真正顯現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