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再嫁,熱門搶手(2章合並)(1 / 3)

過年期間,友鄰串門,朋友互訪,蔡家嫂子、錢掌櫃、韓廣斌、錢鬆勁。。。或是好兒家去拜訪,或是對方來訪,自不必一一細言。阿旺和小樹的一些交好同窗過來,阿旺把林之高介紹給同窗們認識,一群青年才俊言談甚歡,相邀去玩。

年初八,好兒一家應胡漢相邀,前往胡府做客。溫氏略為精心打扮一下,帶上兒女,貼身丫鬟、小廝,備了半車果蔬前往胡府。

胡漢雖然父母已過世,但上頭還有個出嫁的大姐。這次去做客,其實也算是兩家一起相見,增進一些了解。

說起胡漢和溫氏之間那層窗紙的捅破,是在年前一起從京城返回的途中,胡漢勇敢表白,獲得溫氏點頭。回到家不久,胡漢便帶了溫氏見親弟一家,溫氏的端莊得體,溫婉親切,給胡漢的弟弟一家留下很好印象。

胡漢的大姐胡影遠嫁在外,就沒見著。這次聽說胡漢終於有心儀女子,便趁過年期間,二次回娘家,見見這位大弟心儀的女子究竟如何。

胡影保養得當,風韻猶存,育三兒兩女,夫婿乃鬆頭縣縣令。好兒當聽說這位胡漢大姐家中竟無一侍妾,不由得在腦海閃現“彪悍主母”四個大字。又一想那縣令爺或許恰好是個懼內的,這一見之下,略略觀察,證實心中猜想。

溫氏早已過了小姑娘的嬌羞年齡,言行舉止大方得體,她容顏端莊秀美,氣質溫婉親切,而好兒兄妹仨俱是容貌不俗,禮貌乖巧穩重。印象分上獲得了滿意通過。

但胡影心中覺得有些遺憾,雖說胡家如今也以經商為主,但胡家背後畢竟有國公府,小弟乃中州司馬,自己夫婿也是一縣之令。而溫氏不過是從農門轉為商人之家,地位太過低下,配不上胡漢。再者,溫氏拖三個孩子,胡影也擔憂溫氏嫁進來,她三個孩子會覬覦胡家財產。一時心中想著要如何說服大弟,忽聽得大弟問起溫氏長子軍營生活,驚訝地忙豎起耳朵傾聽。

胡影這一傾聽下去,麵上不禁顯出驚詫之色,這溫家長子眼下隨在建安省巡撫周大人身邊,次子是今年國子監六藝冠軍,那甜美秀雅的溫家小女,竟是運籌帷幄商海的溫家大推手,巧味道、冰飲店,以及京城聞名的喜樂遊樂城,好記星,天喔等店,均為眼前這小姑娘所創。不但胡影震驚,胡家在座的老小均大吃一驚,以一種不可思議的眼光重新打量溫氏一家,尤其是好兒這個小姑娘,有驚羨、有狐疑、也有嫉妒。

胡影不是個無腦的,心中轉了數轉,便消了那起遺憾。尤其是在後來又得知溫家與明府、陸府之間微妙的商友關係,對溫氏一家更是刮目相看,處處親熱友好,更是積極為胡漢和溫氏的婚禮籌備打點。

出了年,阿旺和林之高返回軍營,臨行前,好兒湊在阿旺耳邊悄聲道:“哥哥,三月回來參加娘親的婚禮,可得想法把那位女扮男裝的神醫帶回來啊,讓我們瞧瞧,看是不是當得起我們溫家的長媳。”

幾句話讓阿旺鬧了個大紅臉,忍不住伸手捏捏妹妹可愛小臉,“就你鬼精靈。好,哥哥答應你,就是綁了也把她吧、給綁回來,行了吧?”

好兒嗬嗬直笑。如果那姑娘品行好,那麼家中有一個神醫大嫂,得益的可就是一家子,以後但凡他們有個什麼病痛都不用外請大夫了。

阿旺回軍營去了,好兒和小樹、四兒也要上京城了。兩家人依依不舍,直送到江東縣,才返回落日村。

好兒已經好久沒有來去來往的訊息,信鴿也不見來,心裏擔憂不已,暗中多方打聽,才得知瑞寧王府在年二十九晚嚴重走水,府內房舍燒毀近半,死傷三十來人,據說有幾位小主子亦被燒傷,一位側妃下落不明,瑞寧王妃臥病在床。事發震驚整個京城,盡管被皇家壓下,私下卻還是被流傳開來,各種版本紛出。

好兒坐了馬車往京郊外走,遠遠地,看著那處來去的莊園方向,卻沒有近前。

天灰蒙蒙,郊外的寒風比城內冷厲多了,路上幾乎沒看到有行人過往。在夏日裏生機無限的田莊,此時隻是一片片的蕭條落寞。

各店生意蒸蒸日上,下有得力可靠的管事和掌櫃打理,上有陳有平、文成峰等心腹坐鎮,好兒似乎應該是很休閑的才對。明珠閣、霓裳坊被指定為皇家禦用,好兒也替明陸兩家高興。不過更讓她高興的,是花容閣已維持不下去。

但是,這樣的打擊遠遠不夠。好兒想,該加火了。

二月中下旬,好兒一行人離開京城,回去參加溫氏的婚禮。這一次,陳有平、文成峰、馬隼等人,但凡是從落日村出來的,全都回去。

溫氏再嫁,嫁的是胡大善人胡漢老爺,這可是溫好商行、漢方商行的兩位大當家聯姻,此事在本地引起轟動,傳為美談。

當然了,也有冒酸水的眼紅的嫉妒的並不認為是美談,更甚者,認為是溫氏不知使了什麼卑劣手段,給胡大善人下了迷魂藥,不然以她一個寡婦還帶三兒女,就是那五旬男子都未必肯娶。

溫氏第二次出嫁,心中感慨萬千,雖然早已和胡漢商量好,婚後,落日村、北封縣兩頭住,兩家的產業保持各自打理不變,但溫氏仍有種嫁了就離開的不舍感覺。

拉著好兒兄妹仨娃兒看了又看,叮囑的話重複了又重複,美眸含淚,氣氛一時充滿感傷,最後還是好兒打破這傷感,說左不過離了二十來裏路,以後娘親和師傅要兩頭住的,就跟度假似地,別人羨慕都來不及呢。又笑說自己很想姐姐,還盼著日後有個弟弟或妹妹來敬仰自己,把溫氏給說得眼淚未收回臉卻羞紅了,氣氛一下又變得歡樂起來。

按照當地風俗,女子出嫁,要拜別生養父母三磕頭,溫氏十三歲就沒了雙親,有兩兄弟卻為那點薄產反目成仇,兄妹情淡寡如冰,這也是溫氏在站穩腳跟後,沒有動心思回去尋親的緣故。這樣情況下,常四叔和常四嬸就充當了溫家的長輩,受了溫氏的看磕頭拜別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