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芷念說道:“我本芳室宗親,姓劉名芷念。今見檄文所述,痛百姓之塗炭,恨賊眾之猖獗,恨力不能,故此長歎。”
二人入了酒樓暢飲,相談甚歡,已有相見恨晚之感。正飲間,見一女子款款而入,丹鳳眼,唇若凝脂,兩頰緋紅若桃花,舉止儀表,得體大方。隻聽她說到:“掌櫃的可知這城中投軍之處?”
劉芷念見是同道中人,便邀其同坐,問其姓名。那人答道:“吾姓關,單名一個玉字。隻因家中母親逼我娶夫。堂堂女兒,自當以天下先為先。賊寇未滅,民不聊生,怎可娶夫生子呢?遂逃了出來。聽聞楚池正值招募賢士之際,特來投奔”
“說地好!”張霏兒拍案而起,“我家後有一桃園,此時正值花期,花開正豔;明日當在園中設壇祭天,我三人結為金蘭姐妹,同心同力,共圖大業!”
次日,三人在園中備下各香燭瓜果,焚香而拜“今日我劉芷念、關玉、張霏兒雖為異姓,既結姐妹,劉芷念為姐,關玉次之,張霏兒為妹,日後定當同心協力,共圖大業。天神共鑒,若背信棄義,天人共戳!”誓畢,三人痛飲一番。
隨後三人去了太守劉可雲處,劉芷念論其宗親,劉可雲甚喜,便認了她做侄女。不日,黃巾軍兵至城下。桃園三姐妹率兵迎敵。將敵軍擊得個落花流水。次日,晉州來文,隻道黃巾軍又轉戰至晉州,桃園三姐妹遂帶兵救之。不料寡不敵眾,劉芷念隻好帶兵撤下。
正值兩軍對壘之際,忽見一路兵馬狂奔而至,盡打紅旗,為首的將軍亦是一身紅裝,不好俊俏。此人不是別人,正是當朝宰相曹允兒。曹允兒好酒色,善歌舞,有權謀,多機變,行事多恣意放蕩。
兩路兵馬從兩側夾擊那李好。隻見李好虜了一人,正欲殺之。那人不是別人,正是晉州太守吩咐必保之人董尚酌。張霏兒、關玉隻好殺出一條血路,將其救了下來。
經此一役,李好敗走柳州。
三人救回董尚酌回城。那董尚酌卻未言一字感激,言語間反而甚是譏誚。張霏兒大怒道:“我等為了救他,拚了性命,他卻這般無禮。何不將他扔回敵營中,任賊眾刮了去!”
那晉州太守卻忙道:“殺不得,殺不得。此人正是皇上的心頭肉!”。那董尚酌性命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