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八三章 晉王死了(1 / 2)

“都坐吧。”常頌抬頭看著進來的兩人,擺手示意道。

衛樵與傅明正對視一眼,依言在他兩邊坐下。這裏是常頌府上的客廳,這也是常頌代理內閣首輔的第二天。

如今朝堂上經過清洗,剩下的幾大勢力,首推傅家,然後便是如今的常頌,他與衛樵武徒算是合流了,勢力橫貫軍政兩屆,其次又有高崎李元芳湯延鄭王等人,勢力看似交錯其實也涇渭分明的很。

高崎去了南方,高係算是群龍無首,不足為患。李元芳湯延至今還沒有走出家門,也可以不考慮。鄭王勢力倒是有些,但他是宗室,即便在內閣也一直被邊緣化,這一點他自己也清楚,因此格外謹慎,他的勢力極其不明朗。

算來算去,朝堂上的勢力,也就是是常傅兩家了。

“你們看看吧。”常頌從桌上拿起一個折子遞給了傅明正。

傅明正自從進來就一直擰著眉頭,待打開一看,眼神不禁一凝,滿臉極度吃驚的看了眼常頌,隨即連忙定神,麵色冷峻的又將折子遞給了衛樵。

衛樵看著傅明正的神色,不動聲色的打開折子,待一看臉色也是猛然一變!

常頌也不給兩人說話的機會,又遞過一個折子,道:“再看看這個。”

這次是先遞給衛樵的,衛樵將震動的心神按下,打開掃了眼,眼神凝肅,隨即又遞給了傅明正。傅明正結果看了一眼,也皺了皺眉,低著頭沉吟不語。

第二封是北方的,武徒與匈奴人交戰,匈奴人猛攻一晝夜,各有損傷,龍岩關看似穩如磐石卻也搖搖欲墜。因為這個關口是讀力的,一旦匈奴人饒過龍岩關便可直撲大齊北方腹地,以匈奴人騎兵的速度,十曰便可抵達金陵城下,所以龍岩關一直有預備兵留下不曾動用,以防萬一。

而第一封則是晉王準備稱帝,要下旨周尚德為太子的消息。盡管這是晉王露出的口風,隻是為了試探各方反應,但還是讓衛樵傅明正臉色劇變。

一旦晉王稱帝,那與朝廷與文正皇帝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麵,再也沒有回轉的餘地!

常頌手裏還有第三封,卻沒有遞給兩人,隻是道:“司馬長在南方大開殺戒,江南百官的聯名彈劾奏章。”

兩人微微皺眉,點頭,武清寧沒有南下由司馬長代替,司馬長是個儒將不假,但殺人的時候也從不手軟,想來江南現在肯定是用了重典,嚇怕了某些人了。

常頌看了兩人一眼,道“說說吧,現在該怎麼辦?”

本來今天他打算召集鄭王傅明正方倉幾個閣老重臣的,但是臨了卻莫名其妙的將衛樵給喊了過來。

但三人相聚後,誰也沒有提這個問題,默然無聲的接受了這件事,不假思索的開始辨析著這三道折子。

第三道倒是可以忽略,以司馬長與高崎的手段,撫平江南隻是時間的問題。至於第一道第二道卻是最為關鍵,晉王稱帝將會引起無法估量的後果,匈奴人一旦繞道和可能會跟晉王同流,一旦金陵城下多了匈奴這二十萬的騎兵,即便西北的二十萬勤王兵趕到也沒用。

傅明正抬頭看了衛樵一眼,沉吟著向常頌,猶豫著道:“是不是可以讓武帥分一些人南下?”

常頌一聽,便微微皺眉,陷入沉思。分一些人,自然不會是光明正大的,可是要欺騙過匈奴人估計很困難,即便騙過了龍岩關恐怕也更加難守。可是如果真的分一些南下,是否能夠在金陵城下兩麵夾擊,徹底消除晉王的威脅呢?

這是個很大膽的想法,看似荒謬犯了兵家分兵大忌,但兵勢無常,如果真能一舉解決掉晉王,即便放棄龍岩關也是值得的。何況即便不能剿滅晉王,也能牽扯住晉王,讓金陵危機緩解拖延至西北勤王軍到來。

常頌看著傅明正,道“具體說說。”

傅明正自然不是魯莽的人,他既然在這個時候提議,恐怕心裏早就有了想法,在常頌看來,這很可能是那‘養病’在家的傅瀝的意思。

傅明正麵露猶豫之色,這更加肯定了常頌心裏的猜測,他輕聲道:“可以先和匈奴人議和。畢竟現在他們也不想打,隻要給一些利益,匈奴人會退兵的,待我們平定了晉王,可以後顧無憂的從容應付匈奴人。”

衛樵雙眼微眯,他也看出來了,這根本就不是傅明正的想法,肯定是傅瀝的想法,也隻有老成持重的傅瀝才會這麼想,敢這麼做。

但衛樵對這個建議卻不置可否,匈奴人既然起兵了又怎會這麼容易離去,傅明正說的‘一些利益’,恐怕會大的驚人!

常頌也緊皺眉頭,雙目閃爍個不停,這件事如果讓有心人知道,恐怕就算沒做也是他常誌通敵賣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