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接力生子 第一節 賀生(1 / 2)

小引

這是一塊古老而具有傳奇故事的土地。

這是一戶普通而帶有傳奇色彩的人家。

這塊土地,這戶人家;這人家是這土地上的一塊泥巴。

貼近這塊土地,雖不能再見到那刀耕火種的悲壯,金戈鐵馬的沙場,卻仍可感受到習習古風的拂麵,縷縷硝煙的彌散。

捧起這塊泥巴,雖不會聞出那脂紅粉白的玉香,武林高手的英氣,卻也可揉捏出悲歡離合的情淚,赤子男兒的熱血。

但見這裏,銀杏古木參天,匝匝密密,將所有的人家都掩隱其中,恰如仙神護佑一般。所以,這裏故事之多,傳說之奇也就不足為怪了。

不信,你就問問這銀杏古木。它會告訴你,如來佛是如何端坐祥雲,拋銀杏仙果於這地界普救眾生;觀世音又是如何派銀杏仙子下凡於此消災除惡,並促其與一個叫金泰的後生喜結良緣,然後讓他們化成雌雄兩株銀杏樹永遠地留在了這塊土地上的。它還會告訴你,吳越楚漢是如何在這裏爭霸,唐太宗是如何在這裏飲馬,嶽飛是如何在這裏安營,劉伯溫為何到這裏暫隱,康熙帝為何給這裏賜名,陳老總、粟司令為何來這裏布陣等諸多掌故的。所以,這塊土地絕非等閑,而富有了傳奇。無論是道佛之家,還是文人墨客,或是英雄豪傑,都曾在這裏演繹了許多的故事。於是,這裏的後人又將這許多的故事繼續演繹了下去。

那麼,這等神奇之處,究是哪裏地界?竟是位於何方?這土地上的這塊泥巴的這戶人家又有怎樣的故事?

且莫急,你先聽這裏人怎樣說話的。這裏的人如果嫌你懈怠不勤,或是言而無行,那就會說,你是半夜三更上揚州,天亮還在鍋門口;如果你言行過分了,或是膽子過大了,那又會說,你是泰州的燈籠——沒得影子。可見,這裏肯定離揚、泰二州是不遠的。明說了吧,這裏是過去隸屬揚州,現在隸屬泰州的一個東可吻大海,西可踩長江的去處,名曰“延令”,譽為“銀杏之鄉”的是也。至於這裏的這戶人家的故事是個怎樣的故事,那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完的。不過,若非要先說上三言兩語不可,那就借用大師和詩人的話讓你有個底兒吧!

一句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在他的《安娜·卡列尼娜》開篇講的,那就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另一句是德國詩人歌德的至理名言,叫“希望是不幸人的第二靈魂。”

還有一句則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那為許多人所熟知的話,即“人生若波瀾,世路有屈曲。”

好了,要知端詳,且請再做細聽——這故事正伴隨著一個孩子的啼哭向我們傳送而來!

第一章續香火兩英傳接力度不惑成儒終有後

第一節賀生

哇——哇——

這是新生兒的哭聲。好響亮的哭聲!

伢兒的啼哭聲,隨著秋風,伴著細雨,敲響了左鄰右舍的窗,叩開了前院後戶的門,並迅速向三村六莊、四麵八方傳去;向人們報喜,向大家宣告:

李家,“神槍硬骨菩薩”李成儒鄉長家續香火了!上蒼因李成儒昔抗倭鋤奸有功,今為民造福有德;又感其大馬莊人(本地人常以出嫁女娘家的莊名代稱老婆或出嫁女之名)羅海英為李家求子之至善至誠,故而特在他不惑之年,在共和國誕生已滿五周歲之時,給他送來了福音,讓他的另一個女人——西江人蔡江英為他生了一個胖小子!

不脛而走的消息驅散了綿綿秋雨給人帶來的涼愁與煩意。這“銀杏之鄉”的元坔村一下子熱鬧了起來!

東邊的大俺媽頭戴鬥笠,手提包好的紅糖、大棗出來了;東對麵的王家莊嫂子身披雨衣,懷抱老母雞也出來了。這兩人遇見,一個手一揚:

“佤(我們的)大奶子俺媽!去西江俺媽家的吧?”

一個手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