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事發
啪——通——
午時,鞭炮聲驟然響起。伴隨鞭炮聲而至的則是特請的剃頭師傅,隻見他邊邁進屋邊說著節奏鏗鏘的“鴿辭”(吉利的順口溜):
“一進大門步步寬,腳下踏的紫金磚;紫金磚上生蓮子,蓮子上麵鳳凰起;鳳凰起,鳳凰起,鳳凰不落無寶地;鳳凰起舞在蓮子,狀元出在貴府裏。”
剃頭師傅一到來就獻上的這段“鴿辭”,立即博得了眾來客的一片喝彩。
成儒更是十分高興,忙遞煙致謝;同時,吩咐江英將孩子抱來,坐到八仙桌前,準備接受“剃頭”。
隻見八仙桌上早已有人點起來了“狀元紅”蠟燭,在一對蠟燭的中間則擺放著桃、麵、糕,以敬神靈,祈保吉利平安。
待江英抱著孩子,敬了香火,到八仙桌前坐定,江英的哥哥作為杏雨舅舅的代表,即拿起剃頭刀在杏雨頭上晃了三晃,以象征性地表明剃了三刀。
這樣,給杏雨剃“滿月頭”的“按鈕”算是正式啟動了。
剃頭師傅先用毛巾醮了三奶奶準備好的剃頭水,給杏雨輕輕擦了擦頭,然後接過杏雨大舅手上的剃頭刀,一邊給杏雨剃頭,一邊又說起了“鴿辭”:
“剃一刀獨占鼇頭,剃兩刀二龍抱珠,剃三刀連中三元,剃四刀事事如意,剃五刀五子登科,剃六刀六六大順,剃七刀七步之才,剃八刀八仙過海,剃九刀久久長命,剃十刀十全十美。”
“鴿辭”說好了,頭也剃成了。隻見四周的“胎毛”沒了,而在“信娘子”(囪門)上則留下一片“桃子毛”,也稱“孝順毛”。這是給“慣寶兒”孩子特意留著的,以便後來成辮。據說用這小辮子吊著,鬼邪搶不去,可保孩子平安長大。辮子要留到十歲生日,再舉行儀式,方可剪去。
剃頭師傅將剃下的胎發用紅紙包好,交於成儒;成儒給了喜錢,又將包好的胎發作為珍貴的紀念品交於江英收藏。重要的剃頭程序就這樣在熱鬧而又鄭重並略顯緊張的氣氛中結束了。
接下來,江英還要抱著孩子在中飯前走完三道程序,這就是踩三蔥,跑三橋,放三錢。顧名思義,這三道程序也許都是為了孩子聰明靈巧,前途無量吧。
卻說明仁因這天是星期天而沒有去上學,他目睹了家中這熱鬧的一切,心裏很不平靜。
杏雨的“滿月”,使他想起了前年自己過十歲生日(虛十歲,這裏生日做虛不做實)的情景。聽大人講,孩子十歲也是大事,按理是要做生日的,也得熱鬧熱鬧的,可這天就是舅舅家給做了件大衣,叔叔就知道忙他的工作,也沒有回來,還是媽媽請人給做了條褲子,大媽給了一雙新鞋。他不知道剛解放不久就抗美援朝,人們都還沒喘過氣來,自己家和舅舅家又都很窮,家底太薄,能做到這樣就算不錯的了。他隻是弄不明白叔叔現在也很忙,為什麼就可以請假回來了?家裏確實很不富裕,甚至都不如巧耕叔叔家,別說有牆板、地板,就是連塊地磚也沒有,為什麼還要來這許多講究?還不就因為杏雨是他們的親骨肉,而特別重視,而他明仁不是,是他媽媽改嫁帶來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