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做滿月明仁扔狗頭過周歲杏雨筆刺喉
第九節慶滿
日子過得真快,轉眼杏雨出世已滿一月。
這一個月,七姑八姨,親朋好友,陸陸續續到成儒家來“觀月子”,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這一個月,海英迎來送往,忙得腳不踮地,臀不著凳,卻總是眉開眼笑,毫無倦煩。
這一個月,江英受“供”產房,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雖養尊處優,足不出戶,卻如關禁閉,度日如年。
今天,終於“滿月”了。
滿月,意味著江英和小杏雨都可“麵世”了,這是要大大慶賀一番的。
這天,三奶奶、大俺媽,還有王家莊嫂子都早早地來幫忙活。這天,江英和海英倆的娘家人,特別是兩個外婆自然也都照例來了。因剃“滿月頭”舅舅是主角,所以這次兩家大舅、小舅的更是兩個啞巴相遇——沒得話說,全到。
西江外婆家準備的是衣物、食品、火筒(臥式搖籃)、坐車,還有一隻羽毛上紮了張小紅紙的活鴨。衣物中最為講究的是帽子,這帽子的料子是大紅緞麵,繡有長藤和牡丹,還有“金玉滿堂”、“長命富貴”的字樣,另外還在帽子的四周沿配有銀牌、鈴鐺等飾物,帽子的中間安了一個小朵子,整個兒看上去很像一個“紅頂子”西瓜帽。
活鴨是為求平安吉祥而捉來的,因鴨子意猶“押子”,押住孩子長命百歲,一生平安,所以孩子滿月,外婆家帶活鴨來,用於晚上
“放生”,讓它在河裏——也是讓“他”在人生的長河中自由自在,成長壯大。
馬莊外婆家準備的同樣有衣物、食品,隻是帽子為初夏戴的獸頭單帽,衣服則是帶有虎頭的披服,估計可能是兩家商量了的。因“洗三”時,馬莊外婆家未帶金銀飾物,所以這次特地配了銀手鐲和腳鐲,還有銀項圈、長命鎖。另外,還帶了兩個“硬件”,就是木郎車(小兒坐的推拉車)和站焐子(立式搖籃)。
這樣,合起兩家準備之物,小杏雨的吃、穿、戴、用,基本也就一應俱全了。
此時,江英抱著杏雨正坐在堂屋,見了兩家娘家人,忙起身一一招呼。大家也忙著過來看孩子,逗孩子,都說這孩子長得好福相。這當兒,前來祝賀的四鄉八鄰的親朋好友可謂絡繹不絕,請假回來的成儒忙不迭地遞煙致謝。所好,巧耕買菜也已回來,可以幫助照應了。
說來也巧,巧耕剛買菜回來,老婆汪霞也領著兩個兒子和小蘭娣從家裏趕來了。一踏進門,汪霞就說:
“成儒大哥,兩位嫂子,你叫看,我把一家人都帶來了,讓你叫討嫌了吧?”
“看佤親家母說的什麼話,請還請不來呢!”成儒忙笑著回應,“不做親是兩家,做了親是一家,一家人就不說兩家子話了,今後有事,不請你叫也要來的嗬!”
“當然,當然,我叫這不是來了嘛?!”汪霞說道。
“哎喲,還是水親家母(兒女親雙方的母親)呀,怪不得親家母與親家公這麼親的喲!嘿,快讓我叫看看小媳婦長得咋丫說?!”這是王家莊嫂子的聲音。她是個好熱鬧的人,終於又“騷騷”起來,打起了趣,說得汪霞臉上還真飛起了紅霞。
大家夥兒呢,也都真的來看蘭娣這“小媳婦”了。
蘭娣穿著格子布新棉襖,她的黃毛頭發分兩邊各紮了兩個粉紅綢帶;她睜著不大的略顯驚恐的眼睛,盯著向她圍來的人們,很是局促不安,不一會竟嚇得哭了起來。
汪霞似乎有點難為情,趕快把她哄到一邊去了。
為了在酒宴上給眾親友分紅蛋,海英正和大俺媽及娘家的親人用一隻隻紅袋裝紅蛋,分袋包裝,每袋六枚。
三奶奶是長輩,她有一個非她莫屬的重要任務,就是燒給孩子剃“滿月頭”的水,還要注意在湯中放三到九枚雞蛋,以便酬謝剃頭師傅。現在,三奶奶把該準備的都已準備好了,可以說,萬事俱備,就等剃頭師傅的到來,以開始滿月活動中的最重要的項目——給孩子剃“滿月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