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明星帶貨總虧損?到底誰占便宜?誠信經營那麼難嗎?(1 / 2)

新媒體時代,明星也與過去的老牌明星不同了.

各有各的自媒體,有自己的工作室,頻繁地出現在各種媒體端和粉絲互動.

遠不是過去遙不可及,高高在上的樣子了。

君不見,現在上至70歲的導演,下至十幾歲、二十幾歲的不知幾線藝人......

甚至是藝人的周邊,比如某某老婆、某某老公,都開始直播帶起貨來。

明星直播帶貨可不可以呢?

當然可以啦!

沒什麼不可以啊。

當推銷員、售貨員、為人民服務嘛,靠口舌和名氣賺錢嘛。

隻要行的正、做的端、靠勞動賺錢,沒什麼不行的。

商店營業員是一種正當職業啊,銷售,最古老的職業之一嘛。

隻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賣貨的模式從麵對麵,一對一的推銷,變成了隔著屏幕,隔著網絡,一對N的推銷模式。

麵容姣好,有一定的名氣的明星們,自動掀開神秘的麵紗。

這麼親民,對著老百姓推銷幾十到幾百價格的產品。

咱們小民付出個普通價位,就能看到喜愛的明星賣力的推薦,一顰一笑,豈不便當?

對於一些“真愛粉”來說,還可以算是一種“福利”呢。

但,突然間,網絡上、輿論場上,出現了一股明星帶貨總虧損的風潮,不禁令人費解。

成為明星,總是藝人中的“尖兒”,不算聰明,至少也得是伶俐那撥裏的吧。

作為吃“開口飯”的一個行業,至少口齒是清楚的,台詞是記得清的。

怎麼不同的明星,總犯同一個錯誤,總能說錯價錢呢?

明星帶貨總虧損,到底誰占了誰的便宜?誰又交了智商稅呢?

一條條惹眼的標題,刺激人的眼球,刺激人的錢包,讓看了的人歎息著沒抓住時機,沒占著便宜。

“70歲名導帶貨翻車?百元酒僅售19.9元,賣出10萬餘件.....”

“演員某某直播間哭訴,原價260賣99,虧損幾千萬,網友評論....”

“演員某某某淚灑直播間,原價400元的乳膠枕賣成149,20多萬單虧損....”

不就帶一個貨嗎?塊八毛的事情,怎麼總能說錯呢?

連報菜名、繞口令都能模仿的明星藝人們,居然會說不清百十元和19.9元?400元和149元?260元和99元?

說不同價位的金額,不是讓你說:“南麵來了喇嘛,腰裏別著個喇叭”,“喇嘛”“喇叭”讓人傻傻分不清。

從中文語言的發音來研究的話,不同價錢發音的音節和發音所需要耗費的體力,差別、差距可不是一點半點,口誤的可能性相當小。

再說,說一千,道一萬,前台推銷員、售貨員說得天花再亂墜,最後也要收錢的核實,才能發貨啊!

難道明星說多少錢,收錢審核的就放行嗎?

現在稍微會網絡購物的人都知道,不都是程序設計,電腦收款的嗎?

怎麼還存在“工作人員失誤”這麼個說法呢?

難道每一個直播帶貨的後台,都是靠工作人員人工審核付款,再進行發貨?

那.....效率也太慢了吧?!

或者說,效率也太高了吧!

什麼樣的工作人員,能在瞬間審核10萬餘件的買賣呢?

再來看這些曾經吸引人眼球的標題:

“曝某某某帶貨虧3億,直播間扇自己‘大筆兜’,公司員工集體....”

“某某老婆隻顧吃燒烤,原價588牛排誤賣149虧上億,網友....”

“某某老婆直播帶貨又失誤,原價599太陽鏡賣89.9,網友含淚....”

所謂的,出現了損失後,產生了巨額的虧損後,帶貨主播們揮淚的表演。

“虧大發了!”

“我替粉絲買單了!”

“被廠商罵慘了”等等!。

簡直賺足人眼球,讓買到貨的顧客,產生了一種“賺到”了的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