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封神的人都有疑問,作為主角正道的闡教自元始天尊往下,常常以大欺小,以多欺少,勾結外人,可謂不要臉至極;而作為反派邪道的截教卻重情重義,不畏強權,雖有叛教之小人,濫殺之惡人,卻盡顯其風流本色,可謂雖敗猶榮。這卻又是為何?事實上當我寫以上這段話的時候,腦中浮現的卻是道門的精義——太極。純陽之處生太陰,純陰之處生太陽。闡教與截教就像陰陽魚中的那兩個點,為大道之極,於大劫中演化天道玄奧,造化非常。彼時紂王無道,陷萬民於水火,武王以有道伐無道,民心天道在周,闡教諸仙以陰謀詭計,巧取豪奪為表,行的卻是解救萬民的功德之事,自然無往不利,戰無不勝。而截教以重情重義之名,阻擋天下大勢,延誤華夏一統,背後卻是天下萬民的累累白骨,可謂罪孽深重,死不足惜。
最後說一下天道大勢,以及封神之後的影響。
之前說過,天道大勢乃人心所向,而環境又影響人心,決定了天道的走向。封神之前洪荒中巫妖並行,神魔亂舞,人類在可怕的外力下舉步維艱,所以他們需要強大的力量來保障自己的安全,截教應運而起。封神之時人族獨霸洪荒,需要休養生息,然而當時的生產力低下,所產生的利益很難正常分配並有效的作用在推動社會發展之上,上位者自認為隻有自己才能合理利用這些有限的資源,可又怕他人不服,以至戰亂叢生,所以需要禮教來時時刻刻提醒人們人生而有別,以減少矛盾,同時需要法製來約束其他不受控製的外因,穩定社會,以農業為本,進行原始積累,厚積薄發,循序漸進的推動生產力,以期達到質變。
曆史上秦漢一統天下,方使分久必合之勢烙入人心;隋造大運河連通南北,奠定之後幾大盛世王朝的基礎;唐宋將華夏思想經濟推向巔峰;明將政治製度趨於完善。如果沒有崇禎和滿清的崛起,中國馬上就能實行君主立憲或類似的製度,百年之內皇帝將成為純粹的擺設,社會完成自主進化。可一切隻是假設,崇禎皇帝重掌皇權,滿清趁勢崛起,強行將大勢逆轉。
如同3000年前的截教一般,這個華夏最後的王朝綻放出了逼人的光芒,自太祖太宗往下12任帝王皆乃當世人傑,朝中各代人才輩出,將帝國文明展現的淋漓盡致。奈何夕陽雖好,卻終將隕落,舊地勢力越強大,變革時人們所受的苦難就越多。生產力的飛速發展使得利益越來越多,人與人的差距也越來越大,資源需要回歸給人民,由人民來創造更多的利益,推動社會發展。而階級的思想已經成為了阻礙社會發展的源頭,人們需要更多自主與自信,民主成為了天道的大勢。但是這不符合當權者的利益,矛盾由此產生,新的大劫悄然降臨。
天道若輪,常轉不止,然其中主角交替往複,沉浮不休。無名以現其妙,有名可觀其徼,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