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大會堂湘州廳,全軍技術戰線的幹部齊聚於此,隨著導彈和NU彈工程進入關鍵階段,各條常規軍備的技術都要進行收縮,全力支援兩項工程。
空軍方麵:中型戰鬥機和輕型戰鬥機,紅外製導空對空導彈,中程空對空導彈,遠程地空導彈,全國組網防空係統,中型運輸機,大型運輸機,渦軸發動機直升機......
海軍方麵:驅護艦、護衛艇,導彈艇,遠洋救生拖船,反潛魚雷,反艦導彈,雷達,作戰係統,3款艦炮......
陸軍方麵:班用輕兵器,新型坦克、運兵車,反坦克導彈,中近程防空導彈......
作為最高機密項目,中程地地火箭研製成功了,可用於運載基礎型NU彈的發射及爆炸試驗,自行設計的中近程火箭也順利地通過了實際考驗,與基礎型NU彈一起,構成了有實戰效能的戰略武器。
一切為兩彈結合讓路,收緊戰線,做過苦日子的準備。
“同誌們,鑒於NU彈與中程火箭試驗成功,現在全國各條戰線上都要收緊,為通過兩彈結合試驗讓路。麵對現在空前嚴峻的國防形勢,有些東西不得不做出取舍。
向大家做出彙報:1955—1962 年,在聯盟國援助下,兵器工業部門興建了21 個大型骨幹企業。預計到今年1965 年底,常規兵器工業將達到生產企業85 個,職工人數已經超過了30 萬餘人,我們初步形成比較配套的工業體係,但其中3 \/4 的工廠分布在一、二線城市地區,工業布局非常合理,生產能力也滿足不了大規模戰爭的需要。這種狀況必須加以改善。
另外,從1950 年到1960 年初,國家對國防工業共投入基本建設資金數十億元,建設了100 多個大中型國防工業項目。至今天大會為止,國防工業已初具規模,擁有100 多個大中型企業,20 多個獨立的科研設計機構,6 萬台金屬切削機床,70 多萬職工,其中技術人員達到3. 3 萬人,形成了首都、盛京、晉陽、長安、錦官、巴州、金城等國防工業企業比較集中的生產基地,我國的國防工業初具規模。 自五年前,按照三線建設要求,國防工業後方基地建設全麵展開,從大會結束後,國防工業的戰略布局將進入更大規模調整階段。今後,按照中央、軍委、國務院命令,展開中小型規模、專業化生產、采用新技術、加強各地區協作。”那位事無巨細必須操心的大領導,此刻宣布了最高決議。
動起來,往後方走,確實是重要的,但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重複建設的情況,因此,需要全力避免很多情況發生。比如:
1. 在建設布局上,過分強調靠山、分散、隱蔽、進洞,人為地影響了生產的合理組織和科研工作的正常開展,缺乏長期生存與發展能力。一些科研機構和生產企業一段時間後不得不遷回原址或另行選址,重新建設。
2. 建設規模過大,戰線過長,布點過散,要求急,浪費大。現在航空工業建設項目達60 多個,多數因技術原因停止緩建,損失達數億元。
3. 違反基本建設程序,有的新建項目廠址未經周密勘察,盲目動手設計,倉促動工建設,造成了嚴重後果。曆時許久,工程拖延,在人力物力財力上造成了浪費。
4. 重複建設問題突出,嚴重浪費寶貴資源。備份廠不能過多,有目的,有效果的勘察,有效率,有產出的建設,才能讓資金用到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