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大魚吃小魚,一粟喻滄海(1 / 2)

第一回,滅門(續)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想要不被吃,是否隻有變成最大的魚這一條出路?林震南想和平共處、和氣生財失敗了,劉正風想金盆洗手、退出江湖也失敗了,梅莊四友想躲在角落裏不問世事還是失敗了。在小魚變成大魚的過程中,為了生存,是否注定要吃掉許多比自己小的魚?餘滄海滅掉了林震南,左冷禪侵吞著其他四嶽劍派。個別魚如願變成了最大的魚,壓力是更小還是更大了?大魚對內是否要保持警惕,避免任何魚長大到可以威脅到自己,尤其是逐漸在變老的自己?嶽不群戒備著令狐衝和劍宗傳人,東方不敗顛覆了任我行,又反過來被任我行顛覆。大魚對外是否要防止任何更大的魚遊過來侵犯甚至吞並自己?名門正派敵視著魔教,華山衡山恒山泰山四派抵抗著嵩山派。

回到小說第一回,林震南考較林平之武藝的場景,是大風暴來臨前最後的溫馨。其時已經曆過喪父之悲和喪子之痛的金庸先生,把這一段家常小事寫得格外溫情脈脈。欲寫悲和離,先寫歡與合。先喂一塊蜜糖,再灌一壺苦藥,才顯得苦藥加倍的苦。林震南替自己和後麵的劉正風說了“世界上的好事壞事,往往都是突如其來”這樣總綱性的台詞,把餘滄海派青城門人來回訪當做好事。

如同《紅樓夢》中出現的戲曲、詩詞、謎語等等暗示人物命運一樣,林家父子使用“辟邪劍法”的招式,也暗示著小說即將出現的情節。“流星飛墮”,像流星般飛墮的是福威鏢局的招牌和局裏眾人的性命。“花開見佛”,林震南一直送禮想結交青城觀主,如今南國“花開”之時,林震南終於要“見”到餘滄海這尊真“佛”,卻哪料被他送去見西天如來“佛”。“紫氣東來”,林平之及《辟邪劍譜》最終落入練“紫”霞“氣”功、從陝西向“東”趕“來”的嶽不群手中。

“既得鄂,複望蜀”。林震南給兒子講鏢局的發展規劃,透著他的野心——不同於書中大部分人物的政治野心,林震南有的是商業野心。把走鏢生意發展到更多更遠的省份中去,這也是一種擴張,也是“變成最大的魚”、走向壟斷的過程。可惜沒能如願。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政局時時在變,大富豪可以不被商業對手打敗,卻很難不被政治力量吞噬,曆史上的鄧通、石崇、和珅多少都是懷璧其罪、人因財死。書中的林震南家尤其不能幸免,因為他們不但有金銀珠寶,還有代表權利的《辟邪劍譜》,卻獨獨沒有保護這些資源的武力。

於是懸疑片和驚悚片開始了。一個個人死於非命,林震南帶領大家分析破案,去了小酒館,林平之在嶽靈珊住過的屋子裏拾到她的絲帕。絲帕諧音思帕,橫是絲(思)來,豎是絲(思)。不知作者是否著意在此化用《紅樓夢》裏賈芸拾到紅玉手帕的典故,遺憾金庸先生後文沒有再提到這塊小小手帕。倒是央視拍的不算出彩的電視劇裏有讓嶽靈珊發現林平之懷揣此帕的情節,嶽小姐因此以為林平之一直暗戀於她。其實在家破人亡的背景下,人家就算撿了揣在懷裏也是當做指證嫌疑犯的證物。林平之因為感激嶽靈珊出手相救才留著手帕做紀念的說辭不太信得過;隨著嶽不群的本性和目的漸漸暴露,林平之已慢慢認定當初所有害他和救他的人都是為了得到他家的《辟邪劍譜》。他若死心塌地愛上這個師姐,反而應該把手帕連同心中的疑忌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