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她那早去的母親如此明白,皇甫佩喜點頭,“媽媽,母親還讓你留了什麼話?我以前不懂事,給媽媽和侍書她們添了麻煩,讓你們跟著受苦了幾年,往後記得了就是不給自己爭個體麵,也要保全皇甫家的家業。”
“大姑娘能這麼想,老奴就高興了,這還需慢慢道來,大姑娘且聽好了。”
皇甫家是京裏的皇商,這生意可是從好幾代前就擱下的,不管換了多少代的家主,更是不管換了多少代的皇帝,皇商始終是皇商,一直給宮裏提供東西。皇甫家做的是珠寶生意,宮裏又是需求大的,所以每年那些個銀子也是嘩啦啦地往皇甫家流。
產業不是一天一夜之間就能堆積起來的,從接手皇商生意後,皇甫家的家業是越做越大,尤其到了皇甫佩喜外祖父這一代,皇甫家的家業可真的是讓人窺視的一筆巨大財富。隻不過生意做得大,皇甫佩喜的外祖父就隻有一個女兒,於是對這個女兒也是疼到了心坎上。
皇甫家家大業大的,總不能把女兒嫁了人,跟著皇甫家後繼無人,偌大的家業跟著女兒嫁了人,那先祖們努力拚搏的血汗錢可真的就石沉大海,有去無回。於是經過那個商量,皇甫佩喜的外祖父就打算招女婿,最後便是皇甫昭。
皇甫昭是個窮秀才,這生意上的事情就不懂了。皇甫佩喜外祖父還在的時候,皇甫昭也是個好女婿,這家業也就穩定了。可老人家盼了好些年都不得個小外孫,結果倆老還沒盼出頭就咽了氣,倆老齊齊走了,最後隻剩下皇甫佩喜的母親。
皇甫佩喜的母親因為從小就跟著自己的父親打算盤看珠寶,學的是家裏正正規規的事,也能挑起一手的擔子。人忙了,對自己的夫君就疏忽了。結果皇甫昭也是個耐不住性子的,當了官也就算了,等老丈人一走,他來年就娶了小妾,而且一寵就到了這個年頭。
皇甫昭的官是一步步往上升,皇甫佩喜的母親最後也因為操勞家裏的生意,又驚喜地得了一個女兒,興奮之餘慢慢地染了病,結果一病不起,女兒也沒得看兩眼就娶了。
不過皇甫佩喜很佩服自己的母親,果然做過大事的女人就是聰明,不然還真的鬥不過生意場上的人。知道自己挺不過去了,明麵上的東西在她不知不覺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情況下被人占了,於是她找了自己的心腹,給了些私底的東西,算是給女兒一個底子。
而且給東西還不算,還交代如果自己的女兒不成氣候,也就不要讓她碰那些個東西。都是要嫁人的,最後等嫁人的時候再拿出來,也算是後半輩子無憂無慮。到時候再領著人告官,皇甫家的家業也是能回到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