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君慈父如何體現(1 / 1)

賢君慈父如何體現

【原文】

墨子曰:“雖有賢君,不愛無功之臣;雖有慈父,不愛沒有之子。”曹子建曰:“舍罪責功者,明君之舉也;矜愚愛能者,慈父之恩也。”《三略》曰:“含氣之類,皆願得其申誌,是以明君賢臣,屈己申人。”

【譯釋】

墨子說:“雖有賢明之君,不喜歡無功之臣;雖有仁慈之父,不喜歡對家庭無益之子。”

曹子建說:“原諒有錯誤的人,約束有功勞的人,這是明君的舉措;喜歡聰明的兒子,不喜歡愚笨的兒子,這是慈父的常情。”

《三略》說:“凡是生靈,都希望能夠伸展自己的抱負,因此,明君賢臣均能夠約束自我而寬容他人。”

【悟語點撥】

為君之道和為父之道是大不一樣的,為父之道 “ 矜愚而愛能”,為君之道則 “ 屈己伸人”。君主要治理天下,就必須依靠臣子來輔佐,要想使臣子竭忠盡誠為其所用,就必須讓臣子展其誌向,伸其豪氣,君主隻要滿足了臣子的這種虛榮心,臣子就會死心踏地為其所用,利用他們安定天下也就不是什麼難事了。這就是為君者高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