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麼時代的李白大大這樣說過,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聽著詩意一片,真動手幹起來,劉意累到手酸,她放開手坐下來休息,站著的小畢走上來,“長公主,少府送了些筆墨過來。”
劉意抬眼越過小畢,不遠處站著一人,看綬帶估計品級不高。小畢和她說過,朝中大部分官員都是賣官得來的,三公都賣過,這種低級的小官,估計也就那樣。
“送到董侯屋裏便是。”
沒必要套近乎。
劉意喝完白開繼續奮鬥,小畢習以為常,轉過身把人送出去,“這邊請。”
小畢身後劉家三姐弟還在搗衣,天底下最尊貴的三人做著窮人的活計,送筆墨的官員看了好一會,直到小畢不耐煩趕人,他才和其他人一起離開。
路上同行的宦官主動開口,“守宮令不必擔憂,長公主向來寬厚,很少為難我等。”
“不是。”青年回話,“隻是覺得,長公主和一般人不同。”
耳聞是虛,眼觀為實。再淺顯不過的道理,無人拿到陛下麵前講。
宦官暗地裏撇嘴,不同,什麼不同,長公主已經十五,又沒嫁人,哪個不想著一步登天,做陛下的姐夫。
如果沒記錯的話,這位守宮令早就娶妻了。
兩人再無話,日頭逐漸下沉。宵禁後的雒陽隻剩更夫的梆子聲,青年點起油燈,窗外星子滿天,他在油燈下提筆寫信。
先帝駕崩後朝中發生不少事,青年挑挑揀揀,概述了一部分,竹簡書寫內容有限,幾句話後隻剩一枚竹簡可落筆。
‘今日進宮見長公主,教陛下民生……’
窗外秋風起,油燈跳躍,搖曳的燈光照見尾端,落款兩
字。
文若。
……
秋日的一個晚上,劉辯照例偷溜到北宮,厚著臉皮要加餐,劉協捧著劉意塞給他的燒餅,滿臉疑惑。
“可是餔食時間早過了啊。”
劉辯動手去搶劉協手裏的燒餅,“你還吃呢,為什麼我吃不得。”
兄弟倆打打鬧鬧,劉意見怪不怪,劉辯來挺好的,至少這段時間劉協精氣神好了不少。
有句話怎麼講的,飯還是搶著吃香。
兩人吃完燒餅,又鬧到半夜,劉協打哈欠要睡覺,劉辯自覺做家長,拉起劉協的手和劉意道別。
“明日的早朝呢?”
提起前朝劉辯沒好臉色,“反正去不去都一樣。”
劉意不知道怎麼安慰劉辯,因為劉辯說的是事實,難道還要昧著良心說,他們需要你。
需要個錘子。
劉辯走後劉意找來小畢,讓他跑南宮一趟,和唐姬說一句。阿史擔憂說,“陛下經常夜宿北宮,傳出去對公主不太好。”
劉意點頭,“你說得對,下回讓唐姬一塊來。”
阿史愣了一下,不知如何回答。
什麼名聲,在劉意看來劉辯就一小孩,還是剛上高中的叛逆少年,專門和他媽對著幹,他媽不喜歡弟弟,劉辯就化身寵弟狂魔。
至於唐姬就更小了,這兩孩子居然已經成親,劉意不得不控訴一句。
萬惡的古代。
哥哥和弟弟睡,姐姐和弟妹睡,完美解決問題。
劉意想著回頭給唐姬備榻,去南宮的小畢遲遲不歸,劉意生疑,這不像小畢的風格,“又出事了?”
前朝一直不太平,後宮又有何氏的豐功偉績,劉意來這麼一句實在不奇怪。
阿史是不敢接這話的,隻是說,“可否要派人去尋?”
劉意點頭,把事情交代下去,打算洗洗睡了。一杯熱水還沒喝完,宮女過來求見劉意,說是外頭不讓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