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延熙十二年(249年),漢中。
薑維已經年近五十了。
曾經的他血氣方剛,繼承諸葛亮的遺誌,立誓要克複中原,何其壯哉!然而,隨著征戰閱曆的增長,薑維越來越意識到這完全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薑維的對手,是曹魏征西將軍郭淮和雍州刺史陳泰。郭淮是對蜀作戰的名將,陳泰是老臣陳群的公子、曹魏軍界的新貴,這是兩個非常棘手的對手。不過這兩個人並不夠資格讓獨得諸葛亮真傳的軍事奇才薑維絕望。真正令他感到絕望的,是這兩個人背後近乎完美的軍事防禦體係。
十幾年前,司馬懿在諸葛亮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擊下,不慌不忙地構築起一套軍事防禦體係。組成這套防禦體係的,有受司馬懿提拔和培養的傑出軍事人才,有可以掎角互援的各大防點,以及應對蜀漢慣常進攻模式的一整套防禦辦法。所以,在諸葛亮病逝、司馬懿抽身離去之後的十幾年中,薑維一直在絞盡腦汁地想對策,卻始終難以在曹魏邊防線上有一尺半寸的推進。
薑維正在籌劃今年秋收之際再次突襲雍州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在沒有找到敵方軟肋之前,薑維隻能用這種毫不間斷的徒勞攻擊來掩飾自己的無能為力。
難道真的沒有半點破綻嗎?薑維站在漢中軍營前,望向東方一個他看不見的城市——曹魏的政治中樞,洛陽。最近十年來,薑維實際上的對手司馬懿幾乎一直沒有離開過那座城市。司馬懿的興趣,早已經從軍界轉向政界了,隻留下一盤珍瓏棋局,等薑維去破解。
東吳赤烏十二年(249年),建業。
六十七歲的吳大帝孫權是三國開國君主中碩果僅存的一位,但他絲毫沒有一覽眾山小的快感。孫權很清楚,盡管諸多強勁對手都已經先後謝世,但他仍然不是當今世界上最強的那個人。
孫權不是沒有吞並天下的野心,但東吳始終以閉關自守的形象出現在世人麵前,原因在於兵種的先天不足。
東吳的水軍足以傲視天下,但陸戰始終是一大命門,因此自守有餘、進取不足。冷兵器時代的陸戰,騎兵克步兵。孫權雖然控製著廣袤的疆域,卻沒有一處適合養馬的所在。東吳土生土長的馬匹孱弱不堪,馱馱糧食、搞搞後勤還可以,真要上陣殺敵,根本不是北方悍馬的對手。
北方盛產馬匹的地方,西北的河套平原算一個,燕趙故地的遼東算一個。以前,孫權經常派海軍艦隊遠涉重洋,從海路向遼東購買馬匹。當時的遼東,由世代盤踞於此的“東北王”公孫家族控製,不受曹魏直接管轄。
但是,這條商路已經斷絕十一年了。
十一年前,遼東公孫家族末代掌門人公孫淵,在自己的地盤上被斬首。斬下的頭顱被快馬千裏傳送到曹魏帝國的首都,懸掛在城門之上示眾。
這起軍事行動的操刀手,是司馬懿。
孫權想起此事,不禁長歎一口氣。公孫淵鼠輩而已,死不足惜;可是遼東歸魏,斷了我東吳的戰馬來源,實在可惱!重重深宮之中,光線昏暗。暮氣沉沉的孫權獨坐冥想已久,精力不支,昏昏欲睡。身邊的侍女趕緊服侍孫權就寢。
年邁的孫權入睡之前的最後一個念頭是:為什麼司馬懿比朕大三歲,卻仍然像年輕人一樣精力充沛?
曹魏正始十年(249年),洛陽城郊。
少年天子曹芳正在大將軍曹爽陪同下拜謁祭掃先帝曹叡的陵墓——高平陵。
祭祀大典在太常的主持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曹爽誌得意滿地欣賞著眼前的場景。
自從文帝曹丕出於節儉的考慮下詔禁止上陵祭祀以來,這還是首次。這次上陵掃墓,是曹爽安排的。而且曹爽特意關照太常,不妨搞得隆重一點。曹爽要用這一隆重而奢華的儀式,向墓中的曹叡、向普天之下的子民發出一個莊重的宣言。
曹爽很年輕,但已經表現出了卓絕的政治手腕。十年來,他受先帝曹叡托孤,與一群誌同道合的政界新秀展開大刀闊斧的改革,雷厲風行地推行新政。另一麵,曹爽用明升暗降、李代桃僵的辦法,將同受托孤的輔政重臣、朝中最強大的對手司馬懿一步步架空。兩年前,司馬懿知趣地告老退休,曹爽依然絲毫不放鬆警惕,派人嚴密監視司馬府。
也就是說,曾經在曹魏權重一時,令蜀漢、東吳聞風喪膽的司馬懿,已經被曹爽全麵軟禁。而且,前一段時間,曹爽派心腹李勝去司馬府查探,得到的報告結果是:司馬老兒隻剩下一口氣了!
曹爽決定趕在司馬懿斷氣之前舉辦這場拜謁高平陵的祭祀盛典。他要通過這場祭祀,向人們宣告舊世界的終結,新時代的開啟。
大年初三清晨,洛陽城內。
地上還殘留著爆竹的痕跡,一派喜慶過後的景象。重要的官員們,一大早都跟隨皇上出城謁陵去了,城中隻剩下一些中低級官員和退休的老官員享受著年後的閑散與慵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