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臣注視下的郭明宇,仍是那般平靜,一副不驚不躁的樣兒。
誰也不知道,在這鎮靜的外表之下,郭明宇卻是激動難已。這是機會,天賜良機呀!郭明宇完全可以趁這機會,給李世民陛下灌輸一些現代文明,曆史就會大為不同,或許會更加輝煌燦爛,氣運提升一定會加快,這不正是郭明宇一直想要的麼?
“陛下垂詢,臣不敢不言,若有不當之處,還請陛下恕罪。”郭明宇吸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侃侃而言:“欲舉武事,必先修文政!大唐草創之初,天下奄奄待哺,無力與突厥大戰,是以數年交戰,無甚大勝仗,實不足為奇。”
“欲舉武事,必先修文政!”李世民陛下品評一句:“此言深得治國之要呀!打仗嘛,打的就是國力!接著說。”
郭明宇應一聲:“修養生息數載下來,大唐國力必然恢複,若要興兵,當能戰而勝之!”
不久之後,李世民陛下就要大舉擊胡,橫行的突厥會給打得大敗,這是不爭的史實。然而,此時的唐朝,對突厥是談之色變,一提起突厥二字,就有大臣心驚膽跳,認為突厥是不可戰勝的。
郭明宇這話無異於火星落在火藥桶裏,立即引發了群臣的爭議。
吏部侍郎王文遠首先反駁:“郭明宇,你不過一個小小的男爵,也敢妄議國事?你可知道突厥自小生長在馬背上,可以在馬背上過一生,騎射嫻熟,兵利弓勁,來去如風,無從捉摸,何來戰而勝之之語?昔年前朝可是舉全國兵力與之一戰,可是大敗而歸;大唐自建立以來,與突厥交戰可曾一勝,昨日突厥更是進逼長安,若不是陛下英明神武,退了突厥,現在我們恐怕都該橫屍街頭了。”
刑部侍郎崔雲馬上就附和:“盧大人此言極是。中原與突厥打了數十年的仗,連千人以上的大勝都沒有,為何呢?是因為突厥來無影,去無蹤,今日在東,明日在西,連影子都看不見,這仗還怎麼打?”
“嗡嗡!”
二人的話深得文臣的心聲,馬上附和、支持、聲援,七嘴八舌的說來,好象蜂群在盤旋。
與文臣為突厥長誌氣的看法截然不同,武將們卻是大聲鄙夷他們,不住衝文臣裂嘴角。
“哈哈!”郭明宇放聲大笑,群臣的議論聲戛然而止。
“郭明宇,你好大的膽子,你竟然敢在朝上狂笑?”王文遠哪會錯過這等良機,王亮的父親王輝可足足送了自己一千兩白銀,就是為了讓自己打壓郭明宇。
“王大人,你可知我為何發笑?我這不是狂笑,是嘲笑,嘲笑你等見識淺薄。”郭明宇於他的用心了若指掌,毫不留情麵:“突厥是騎射了得,戰騎驃悍,來去如風。可是,你可知大唐最大的優勢是什麼嗎?”
“大唐的優勢在於土地遼闊,人口眾多,錢糧不計其數,這誰不知道?”王文遠扯扯嘴角,很是氣憤,郭明宇居然用這種考童子的問題來問他,這是瞧不起他。
群臣不住點頭,就連李世民陛下都讚成他這話。
郭明宇卻是出語驚人:“王大人錯了!錯得離譜!大唐最大的優勢,不是土地之遼闊,不是人口眾多,更不是錢糧無數。”
“哼!”王文遠冷哼一聲,不屑辯駁。
李世民陛下眉頭一挑,問道:“郭明宇,你說說看。”
“陛下,臣以為,大唐最大的優勢是在於文明悠久,技藝精巧。”郭明宇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技藝就是科技,這是古人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