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蒲鬆齡[朝代]清朝
繪者:朱子霖
這幅導圖是蒲鬆齡的《狼》的文章分析,分為四個部分:創作簡介、文章結構、文章特點、文章思想。在創作簡介部分,分別介紹了文章作者與文章所屬作品集,說明作者的地位身份、文學造詣,以及作品集的曆史地位,便於通過背景了解、構建知識時間軸。文章結構部分,依照文章發展順序概括了屠夫與狼鬥爭的過程,通過人物、現象和作用來說明故事情節的發展,有利於理清事件脈絡,便於整理。文章特點部分,分別分析了人物形象和語言手法,方便大家直觀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相關的知識考點。文章思想部分,分為表和裏兩個方麵,先分析文章表層意向,即主要人物表現出的特征,從而概括出文章真正的豐富內涵以及其需要傳達的精神品格。本幅思維導圖在遵從作品的基礎上添加了個人的分析理解內容,便於梳理文章結構與內涵特點,從而對文章本身進行更好的理解。
繪者:宋沛霖
這幅圖以賞析的形式,精準提煉核心內容。
本文主要講述了一位屠戶勇敢戰勝狡黠凶惡的狼的過程,因此中心圖繪製了一隻狼在人的掌中驚慌害怕的樣子,寓意狼即便狡詐也逃不出人的手掌心,用詼諧幽默的中心圖闡述本文的主旨。
全文分為四個部分:作者作品、解讀、詞句、結構。
第一部分:作者作品。包含作者蒲鬆齡及其代表作《聊齋誌異》。
第二部分:解讀。
本文的主題思想有四個:
1.讚揚。本文通過描寫屠戶遇到狼以後,從開始的懼怕、退讓、防禦、鬥爭,到最後將兩狼殺死,讚揚了屠戶機智勇敢。
2.揭露。通過整個過程的細致描寫,揭露出狼貪婪、凶狠、狡猾的本性。
3.說明。文章說明一個主旨,即人可以憑借勇敢智慧戰勝狡黠凶狠的狼。
4.告誡。告誡人們,如果麵對像狼一樣的凶惡勢力,不必懼怕,丟掉幻想,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最終一定可以取得勝利。
本文的寫作特色:文章通過對屠戶、兩狼的動作、神態的細致刻畫,展開描寫兩方的鬥爭。
第三部分:詞句。“詞句”,繪製一個陶瓷的碗,從碗中升騰的香氣形似一把鋸子,“瓷”諧音“詞”,“鋸”諧音“句”,用諧音法進行圖形轉化,加深記憶。
這部分內容細化了文言的知識點,內容包含三個部分: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
第四部分:結構。這個部分清晰梳理全文的結構,主要分為敘事、議論。
敘事。從屠戶遇兩狼,兩狼綴行甚遠,作為故事的開端,屠戶剛開始對狼懼怕,遷就退讓,故事繼續發展,之後屠戶開始防禦,果斷選擇與狼鬥爭進入故事的高潮部分,最後屠戶殺死兩狼取得勝利。
議論,點明中心,無論狼有多麼狡詐,人都可以通過智慧和勇敢戰勝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