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列子》 [朝代]先秦
繪者:胡桓嘉
這幅導圖的中心圖由一座山、一個人和捧著山的手組成。山便是愚公移走的太行、王屋二山,人自然就是愚公了,而這兩隻手則是最終移走這兩座山的誇娥氏二子的手。他們的手上還戴著戒指,綁著絲帶。這種造型有些類似於敦煌壁畫中滿身佩戴朱纓寶飾的菩薩。既然同樣都是神明,誇娥氏二子的裝扮也應該是類似的樣子。況且在曆來文人的作品中,“奇服”往往是美好品格的象征。更何況《愚公移山》本身就是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其大膽的想象體現了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征服自然的願望,所以這裏就有了這些象征的元素在裏麵。
這幅導圖的第一個大綱主幹是一條蛇背負著帶有一口井的山脈。蛇是“操蛇之神”(也就是山神)所持的蛇,它背著井的樣子又與“背景”諧音。第一個大綱主幹處又延伸出一個裝飾有山丘的箭頭指向第二個大綱主幹。第二個大綱主幹由一個鎬和一些長有青苔或是地衣的石頭組成,象征著“移山”這個過程。其下的第一個分支上畫有一個穿著橙色衣服的老人(愚公),然後第二個分支上則是畫有愚公一家討論的樣子,第三個分支上則畫有個人在挖掘東西的樣子,表示他們開始將移山付諸實踐,這也引起了後來“愚公”和“智叟”的辯論。第三個大綱主幹畫有一個麵色潮紅、神情激動,穿著有些髒的橙衣的老人,而這個老人就是正和“智叟”爭論不休的“愚公”。他笑著伸出手晃了晃,一副對“智叟”的發言感到可笑的樣子。所以到底誰才是“愚公”,誰又是“智叟”?第四個大綱主幹畫有一個身上盤著一條蛇,手上還拿著一個上麵畫有驚歎號板子的人,他的耳朵旁邊還畫有一道道表示聲音的曲線。整個圖像表示了“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通覽全篇內容後,作者將大智大勇的愚公命名為“愚”,將鼠目寸光的智叟命名為“智”,這一顛倒,不僅加重了對比色彩,而且增強了諷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