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流的歌》節選這部分的思想內容,在於讓小讀者學習“小溪流”的朝氣蓬勃,積極向上,永不停留的進取精神。
第一自然段,總寫小溪流永遠向前奔流的特性和它同周圍事物的親密關係。第二、三自然段,進一步寫小溪流的性格。一方麵寫小溪流的頑皮可愛的性格和它與周圍“人物”間的親密和睦關係;另一方麵寫小溪流不怕困難、勇於戰勝困難的樂觀主義精神,使人忘記疲勞和憂愁。第四、五自然段,寫小溪流到了拐彎的地方,丟開枯樹樁和枯黃的草,向著前方繼續奔流。在這裏,小溪流與枯樹樁、枯黃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枯樹樁、枯黃草天天守在一起,就是“發牢騷”、“歎氣”,表現出一種悲觀、失望、無所作為的情緒和不求上進的懶漢思想,從反麵襯托出小溪流有理想、不怕困難、永遠向前奔流的積極進取精神和將會以自己的力量為人類作出應有貢獻的獻身精神。第六自然段,寫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在奔流中漸漸地長大。
小溪流有一支歌,是永遠唱不完的歌。一條快活的小溪流不分晝夜地向前奔流,哼哼唱唱。
山穀裏總是不斷響著他歌唱的回聲。太陽出來了,太陽向著他微笑。月亮出來了,月亮也向著他微笑。在他清亮的眼睛裏,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像他自己一樣新鮮,快樂。他不斷向他所遇到的東西打招呼,對他們說:“你好,你好!”
小溪流一邊奔流,一邊玩耍。他一會兒拍拍岸邊五顏六色的石卵,一會兒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腦袋來的小草。他一會兒讓那些漂浮著的小樹葉打個轉兒,一會兒撓撓那些追趕他的小蝌蚪的癢癢。小樹葉不害怕,輕輕轉了兩個圈兒,就又往前漂。小蝌蚪可有些怕癢,就趕快向岸邊遊;長了小腿的蝌蚪還學青蛙媽媽慌張地蹬開了腿。
小溪流笑著往前跑。有巨大的石塊攔住他的去路,他就輕輕跳躍兩下,一股勁兒衝了下去。什麼也阻止不了他的奔流。他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山穀裏不斷響著的回聲也是清脆的,叫人聽了就會忘記疲勞和憂愁。
小溪流在狹長的山穀裏奔流了很久,後來來到了一個拐彎的地方。那裏有一截枯樹樁,還有一小片枯黃的草。枯樹樁年紀很老,枯黃的草也不年輕。他們天天守在一起,就是發牢騷。他們覺得什麼都不合適,什麼都沒有意思。後來連牢騷也沒有新的了,剩下來的隻有歎氣。他們看著活潑愉快的小溪流奔流過來,覺得很奇怪,就問他:
“喂,小溪流!這麼高興,到哪兒去呀?”
小溪流回答:
“到前麵去,自然是到前麵去呀。”
枯樹樁歎口氣說:
“唉,唉!忙什麼呀,歇會兒吧!”
枯黃的草也歎口氣說:
“唉,唉!累壞了可不是玩兒的,就在這兒待下來吧,這兒雖然不太好,可也還不錯。”
小溪流看著他們笑了笑:
“為什麼呀?就不!不能夠停留!”
一轉眼小溪流就把他們丟在後麵了,他又不住地往前奔流。前麵出現了村莊。村莊裏有水磨等著他去轉動。
小溪流就這樣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漸漸又有些旁的小溪流來同他彙合在一起,小溪流就長大了。
作者成功地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通過對小溪流的語言、行動、神情等方麵的描繪,刻畫了一個鮮明可愛、奮發向上的形象。從作者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小溪流是個朝氣蓬勃,不知疲倦的可愛形象。他不斷地成長,彙成小河、大江,衝破一切阻力奔向海洋。正像一個笑著、跳著,一邊奔跑,一邊玩耍的兒童成長為充滿朝氣、風華正茂的青年人,又在永不停歇、不懈努力中變成精力充沛、沉著老練的壯年人,最後投入到了力量無比的偉大的集體當中。
從作者對小溪的頌揚中,可以看出作者歌頌了中國少年兒童天天向上,永遠進取的精神。
小溪流笑著往前跑。有巨大的石塊攔住他的去路,他就輕輕跳躍兩下,一股勁兒衝了下去。什麼也阻止不了他的奔流。他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山穀裏不斷響著的回聲也是清脆的,叫人聽了就會忘記疲勞和憂愁。
小溪流就這樣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漸漸又有些旁的小溪流來同他彙合在一起,小溪流就長大了。
於是,由小溪流長成的一條小河,沙聲地歌唱著,不分早晚地向前奔流。他精神旺盛,精力飽滿,向著兩邊廣闊的原野歡呼。他翻騰起水底沉澱的泥沙,卷起漂浮的枯樹枝,激烈地打著回漩。
巨大的海洋唱著小小溪流的歌:“永遠不休息,永運不休息!”
作者:秦文君
成書時間:1993年
該書特色:幽默詼諧、充滿童趣
秦文君,女,1954年出生於上海。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少年兒童出版社《兒童文學選刊》主編。1982年開始兒童文學創作,十五年來已出版作品300餘萬字。其中,包括《男生賈裏》在內的許多作品,如《寶貝當家》、《女生賈梅》、《十六歲少女》、《孤女俱樂部》、《家有小醜》等,獲三十餘次兒童文學大獎。《寶貝當家》獲中宣部1997年“五個一工程”大獎;特別是,她多次在由小讀者投票產生的文學獎中榮獲“知音獎”、“好作品獎”、“最受讀者歡迎的作品獎”等獎項。
她的不少作品發表後還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在全國播映,深受孩子們的喜愛。《男生賈裏》及不少作品被翻譯成其他國家的文字在海外出版。《男生賈裏》描寫的是生活在我國改革開放後的當代中學生群體,講述他們的喜怒哀樂。
《男生賈裏》的每一章,基本上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又是互相連貫的;全文由此串連而成。
讀《男生賈裏》的整個過程,充滿了愉快的感覺。因為秦文君是個幽默的高手,她筆下的賈裏,也就成了融合智慧與幽默為一體的集大成者,包括他的調皮搗蛋,也常常叫人啼笑皆非。
《男生賈裏》是女作家秦文君創作的優秀長篇小說,它所敘述的是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初一學生的故事。每一章基本上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故事,每一個故事的開頭都可以看到一段“賈裏日記”,用賈裏日記的語言開始故事,自然而然地加強了故事的可信性和可讀性。同時這些故事又是相互連貫,共同構成全文的整體。故事中刻化的人物賈裏有十分顯明的特色:班級裏一出現什麼怪模怪樣的事,大家就會不約而同地說:“是不是賈裏幹的?”。
其實,賈裏的心眼並不壞,他是個能幹又調皮的男孩,頗有點幽默氣質;他不是大人眼中的優秀生,當然也不是個落後生;他聰明、熱情、機智、好幻想、愛開玩笑;他每天都在做偉人夢,渴望能一舉成為一個英雄,卻想不到東碰西撞,弄巧成拙,常常成了個好心辦壞事的魯莽頑童,甚至使自己陷入令人難堪的境地……
但這一切並沒有使他退卻,他依然熱情過人,渴望獲得成功。
當然,賈裏也幹過叫他人刮目相看的事情,著實讓他的好朋友魯智勝“羨慕”了一番。
這個看似平常的初一男生,有用不完的幹勁和旺盛的精力。他的出現,使得原本平淡的生活變得有滋有味起來,而騷動的心靈也因之顯得有聲有色。
在閱讀《男生賈裏》的一個個故事中,我們不難發現,似乎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分子,正跟著賈裏一起喜怒哀樂;而在讀完每一章故事的時候,我們也會在不知不覺地陷入沉思。
確實,當我們讀完一段故事,不經意地,就會尋找到故事背後隱藏著的深刻寓意:有時候它可能告訴你,幫助別人是一件很令人愉快的事情;或者它正在說,成功需要的是時時刻刻的努力;也許會是,對父母的關愛是應該牢牢記在內心深處的……
作者筆下的賈裏用心感悟生活的賜予,並漸漸長大。他有許多的煩惱,也有對成長的渴望,而最主要的是,他很真實。通過閱讀《男生賈裏》,我們知道,長大是一件多麼不容易又多麼令人興奮的事情啊!
從藝術特色上看,《男生賈裏》以生動有趣的故事勾勒出一幅幅當代中學生的生活畫麵,情節引人,語言幽默,人物個性鮮明,生活細節逼真,富有時代氣息。真實而又詼諧地展示了一個充滿幻想又精力旺盛的當代中學生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對形象塑造的細致、深入,語言描寫的風趣、幽默,恰到好處地展示了賈裏這個略帶喜劇性格的人物,從而營造了全文的幽默風格。
放學回家,嚴酷的訓練就開始了。賈裏吹著哨子,有節奏地讓妹妹壓腿,還連墊了兩塊磚。任賈梅連哭帶叫,他也不心軟。
沒想好事的魯智勝直嘮叨:“她又看我們了,我們得有所表示,給她一點鼓勵!”他抓起賈裏頭上的帽子,使勁揮舞。“盤腿補襪子的媽媽得到信號,立刻不管三七二十一、衝到台中央……”。
他給女孩子洪裳起了個“卡門”的外號,即身體太胖卡在門外進不來的意思,氣得洪裳大哭。
作者:金波
成書時間:1983年
該書特色:意象清新,意蘊深遠
金波是中國當代著名兒童詩人,生於1935年,原名王金波,北京人,1961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他從50年代末就開始致力於兒童詩的寫作,兒童作品頗豐,相繼結集出版了故事集《紅鸚鵡和綠鸚鵡》、抒情詩集《回聲》、《會飛的花朵》、《我的雪人》、《金波兒童詩選》及歌詞集《林中的鳥聲》等。成了“一個已有成就的詩人,在兒童文學界有著廣泛的影響”,是當代屈指可數的兒童詩作者之一。
《金波兒童詩選》中的作品大部分寫於60年代初和80年代初,而且是這一時期中作品的重要部分。這個曆史時期,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繁榮發展,人民的精神麵貌煥發向上,處於金色童年的新一代正沐浴在黨的政策指引社會主義道路飛速發展的大好時期的光輝中,他們的生活幸福美好。有鑒於此,詩集中大多數作品,都清晰地反映出這個時代的重要特點。
本書是作者的兒童抒情詩選本,為了使每部詩作都成為孩子們“感情的營養品”,內容上突出了不同於其他詩歌作品的特色。首先是淺而淡的情節性,如《記憶》、《風箏》等篇。前者敘寫孩子記憶中儲存一件驚心動魄的往事,即一幕自然界中的慘劇;綠陰叢中一隻愉快歌唱的小鳥,卻突然遭到一條隱蔽的毒蛇暗中攫食。這是一篇隱喻童話詩,主旨是警喻兒童注重提高對陰險毒辣敵人的識別能力。後者敘寫一隻掛在高樓窗口的斷線風箏,小朋友取下它來,發現是用一張“不及格”“考卷”糊裱成的,於是他把風箏送還小失主鄰兒,並幫助“保密”,表現兒童之間的友誼和理解。其次是即興的抒情,因為兒童抒情小詩大多是沒有情節的,隻是詩人抒發兒童對自然和生活的一點美的感受和愛的情致,如《雲》、《林中》、《小草花》、《湖》等篇,都是抒寫由自然景物引起孩子頃刻的自由聯想,再現童心的美麗和純潔。所以這些抒情小詩並不是以故事情節吸引小讀者的,而是以情動人。
本書中著名詩人柯岩的序《金波的世界》和作者的《後記》,對指導閱讀的價值很大。
《金波兒童詩選》的抒情小詩,具有意象清新的獨特的藝術風格。詩人永葆一顆童心,每首詩創造一個意象清新的詩的意境,意蘊深遠。如《雲》這首小詩,抒發孩子喜雨的感情,詩人開頭把天比作海、把雲比作船,並且從孩子的思想出發,以孩子的眼睛來看,把雲想象成“帆船”,以為它“走得那樣慢”,是因為裏麵裝滿“小雨點”,盼望它快快卸下來“澆園”。這後麵的連喻,想象新奇,不同凡響,富有童趣,是詩人的巧妙構思。又如《林中》抒發兒童向往春光的情深,蘊含理趣,並不直露。詩人不失童心,重溫往昔春風駘蕩,天真幻想小鳥和小樹展開對話和爭論,回答誰是春天的使者。情溶於景,人格化的自然意象,渲染出一幅“春之聲”喧闐迷人的風景畫。這畫不隻使小讀者心馳神往,就連大讀者也會“引起多多溫馨的記憶和時光流逝的淡淡的惆悵。”(柯岩《金波的世界》)。《綠色的太陽》這首小詩創造的意象更加清新獨特:抒情層麵描述孩子稚拙塗鴉的童年趣事,意蘊深層卻是讚美兒童的繪畫天才。“綠色的太陽”表麵雖然違反生活客體的真實(改變太陽的顏色),但“綠色”意味著夏陰涼爽,實質表現創作主體意識的真實。金波的兒童抒情詩,以獨創的清新意象,顯示出作品永久不凋的藝術魅力。
“兒童詩,首先是詩”,鑒賞金波兒童詩藝術特色,除著眼於詩人以真情熔鑄的新鮮意象外,還應很好理解語言質樸和節奏明快等表現特點。如書中一些諷刺抒情小詩《弟弟有片小果園》、《數獅子》、《怎樣做時間的主人》等篇,含有批評孩子好逸惡勞、粗心大意等缺點的諷意,語言通俗生動,像日常說話,幽默有味。有些抒情小詩,采用歌謠體形式,朱自清說:“重疊是歌謠的生命。”童謠體小詩的重疊,節奏明快,很適合孩子們拍手遊戲時的唱誦。
一道藍色的真誠,
那是解凍的小溪,
幾畫綠色的波紋,
那是連綿起伏的遠山,
再畫一個
大大的橙色的圓,
是中秋的明月掛在天邊。
作者:朋羽
成書時間:1996年7月
該書特色:奇妙多姿、幻境瑰麗,中國古今神話之大全
神話是反映古代人們對世界起源、自然現象及社會現象最樸實的、最原始的理解,並通過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來表現的故事和傳說。神話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進行了不自覺的藝術加工;神話創作的基礎是現實生活,創作方法則是浪漫主義的,充滿濃厚的幻想和豐富的想象;神話表現了勞動人民的理想和信念。在文藝創作中將這些神話故事寫出來就是神話小說。
《中國神話故事》彙集了中國古今流傳於各民族、各地區的130餘篇神話傳說,這些故事反映了古代人們對現實生活的描述,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理想未來的追求,對自然現象的理解,每一個故事都具有廣闊而深邃的人類社會內涵。
在神話中,神的世界常常是仿照人的世界複製出來的。虛幻的天界中神和神、神和魔、神和仙的關係,隻不過是世間人與人的社會關係的投影。
神是宗教及神話中所幻想的、具有人格和意識的、能主宰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超自然存在。在遠古社會低下的生產力條件下,當人們不能理解和駕馭自然力量及社會力量時,這些力量便以人格化的方式在人們頭腦中產生虛幻的反映,於是便出現了神話。
本書中記述的神話故事,想象奇特,描述優美,人物生動、氣魄極大,不僅是少年兒童喜歡閱讀的,也是很多成年人樂於欣賞的佳作。
全書130多個故事,42萬字,每個故事都十分瑰麗、多彩、優美。有些神話,介紹了遠古時代神話傳說中神仙和英雄,如開天辟地的盤古,采石補天的女媧,憤怒的共工,不屈的刑天,造字的伏羲,等等。這雖然是原始先人想象中的創造物,但卻折映了原始社會的方方麵麵,是今天我們研究原始文化的重要材料。
有些神話,介紹了宗教世界裏的著名神仙。如民間盛傳的八仙,家家供奉的灶王爺、雷神、龍王等,這些神仙由於他們是宗教之神,更能反映宗教文化的特點,研究這些神話故事,對於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具有重要意義。
有些神話,介紹了中國民間信奉的與民俗活動有密切聯係的人,如玉皇大帝、七仙女、嫦娥、牛郎織女等。其中更多的是描述了各族人民流傳甚廣的讚美愛情、稱頌英雄、懲惡揚善,救人危難的各種神話故事。這些故事是人民自己創造的,又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動直接聯係著的,所以成了研究中國民俗和鄉土文化的重要文獻材料。
比如“盤古開天地”的故事,講述的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傳說:遠古時,天地原本是連在一起的,混混沌沌像個大雞蛋,是一個名叫盤古的神人,用斧子和鑿子將天地分開。於是盤古成了開天辟地的英雄,中華民族的祖先。
《女媧補天》主要是寫女媧改造自然、拯救人類的故事。就文章所反映的,豐要是講治水:積爐灰、斬黑龍、撿彩石,都是為了這一目的。女媧所進行的一切鬥爭,正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在改造天地時,所表現出的高度智慧和雄偉氣魄。等等。
相信每篇故事都能給小朋友帶來有益的啟迪,愉悅的享受,無盡的遐想。
《中國神話故事》一書,是從中國奇妙多姿、幻境瑰麗的神話故事中提取的思想性、藝術性、故事性都很強的部分精選。在這些神話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固有的英雄氣概、崇高的理想、博大的智慧、美好的追求以及為真、善、美而獻身的精神。
神話與迷信有著本質的區別,迷信是統治階級利用鬼神、風水、命相以及因果報應等,迷惑、蒙騙和恐嚇勞動人民的工具,是企圖套在人民頭上,製止人民反抗的精神枷鎖。統治階級也每每歪曲神話,用以為他們的反動統治服務。區別神話和迷信的基本點在於:在神話中,人是自然的主人,神就是人,是理想化的人;在迷信中,人是自然的奴隸,是鬼神的奴隸,鬼神成為剝削階級利益的維護者。
神的世界是人們創造的虛幻世界,這個世界既光怪陸離,又雜亂無章;既斑斕瑰麗,又奇譎詭秘。人們將神視為萬能的主宰,至高無上威嚴的象征。神的產生與存在與現實生活有著千絲萬縷、密不可分的聯係。神的世界是現實世界的折射,諸神奇異、神秘的行動來自於人們豐富的想象力,本質上又反映著人類社會生活的一些方麵。
閱讀《中國神話故事》,不僅會給少年兒童以美的藝術享受,也會使他們吸收這些故事中的精華營養,從中體味中華民族的悠久曆史和自尊自豪。
盤古臨死的時候,渾身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他口中呼出的一團團的氣,變成了天上吹著的風和飄著的雲;他發出的最後聲音,變成了滾過天空的隆隆雷聲;他的左眼睛變成了光芒萬丈的太陽;右眼睛變成了皎潔明亮的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軀變成了大地的四極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變成了江河;他的筋脈變成了大道;他的肌肉變成了田地;他的頭發和胡須變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皮膚和汗毛變成了花草樹木;他的牙齒、骨頭、骨髓則變成了蘊藏在大地下的閃光的金屬、堅硬的石頭、美麗的珍珠和濕潤的玉石。就連他身上的汗水也變了,變成了無盡的雨露和甘霖。
殘破的天雖然被女媧神修補好了,但畢竟不是原來的那個天了。因為不周山是西方的天柱,它被撞斷後,西北的天空就有些傾斜,所以太陽、月亮、星辰都不由自主地朝那邊跑,落向傾斜的西天;東南的大地,因陷下了一個深坑,所以大州小河裏的水,都不由自主地向那邊流,於是東南邊就形成了大海。
三兄弟口吐滾滾的濃煙和熊熊的烈火,一齊向妖怪們猛撲過去。霎時,仿佛天地都燃起了大火,滿山遍野樹著了,草著了,石頭好像也著了,再看那些山精野怪被大火燒得屁滾尿流,傾刻之間就化成了灰燼。那些豺狼虎豹呢,跑得慢的都被燒成了黑黑的炭,跑得快的則燒光了皮毛,滿身是傷,躲在山腳下嚎叫。那幾個最凶惡的大妖怪也沒能逃掉,它們被三兄弟吐出的大火燒焦在山石上,與以前粘在山上的大妖怪們粘到了一起。
作者:金近
成書時間:1978~1982年
該書特色:既有藝術的幻想和誇張,又紮根於現實生活的土壤
《愛聽童話的仙鶴》全書共分36篇。作品內容深深紮根於現實生活的土壤,具有社會現實和思想教育的針對性。比如,書中關於“愛學習”的作品有《書櫃裏的故事》、《念不完的一課》等。關於“說真話、要誠實”的作品有《騙子和寶鏡》、《五彩魚》、《騙子和狐狸》等,這些作品的內容,都是在傳統主題的基礎上,再結合現實而寫成的。
《愛聽童話的仙鶴》中的作品篇幅較多,在此隻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篇作品作以簡單的介紹。
《書櫃裏的故事》描寫的是圖書室裏管理圖書的老太婆把孩子們喜歡看的書都鎖在了櫃子裏,隻讓他們看那些他們不喜歡的書。於是,《安徒生童話集》裏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漁夫和金魚》裏的漁夫老爺爺,《格林童話集》裏的灰姑娘等,都紛紛從書櫃裏跑了出來,在商量如何才能讓孩子們看到這些書的時候,他們找來了《聊齋》裏的嶗山道士,最後在他的幫助下,孩子們終於看到了這些好書。並在金魚娘娘的幫助下,懲辦了那個凶狠的老太婆。
《五彩魚》描寫的是一個叫林新花的五年級學生既心地善良、又認真做事的故事。這學期班裏建立了知識角,要求每個同學都交一件動植物標本。一天,林新花在河邊發現了一隻受傷的翠鳥,在她的精心救治下,翠鳥很快便康複痊愈,同學們勸她把翠鳥作為標本交給班裏,她卻放飛了翠鳥。過了幾天,她去河邊擔水,那隻翠鳥卻飛過來,叼著一條小魚放進了她的水桶。她回到家後,才發現這是一條很漂亮的五彩魚,她十分高興地把魚交給了班級知識角。這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同學們發現這條魚放射出五顏六色的光芒,隻是說了謊話的人看到的隻是一條普通的黑魚。最後,在五彩魚的幫助下,愛說謊的同學改掉了自己的壞毛病,因此同學們都稱它為“誠實魚”。
《月季花》:描寫的是“我”這棵小小的月季花,在花店裏被一個姑娘買回了家。從此,她便成了“我”的“小李姐姐”。小李姐姐高中畢業後被分配在街道圖書室工作。小李姐姐熱愛自己的工作,也喜歡“我”這棵月季花,她是孩子們的好朋友,不僅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排憂解難,還為他們提供精神上的食糧。一次她在病中不顧病痛的折磨和其他的孩子們一起,幫助和鼓勵彭明明克服了缺點、解決了入伍問題。從此,彭明明和“我”“都在同一天開花”。“他開在胸前,我開在枝條上”。
金近的童話既深深地植根於現實生活的土壤,又有藝術的幻想和誇張。作者善於通過生動的藝術形象給讀者以思想上的啟迪。在他的作品中,一些動物、植物、器物都被賦予了鮮明的人物性格特征,有的還被賦予了神奇的素質和能力。而這些,都深深體現或表現了生活中善良、美好的道德和情操。既寫得生動有趣,又深含寓意。其次,作品在題材的處理上把大膽的幻想和人民群眾的愛憎、願望緊緊地結合起來。比如故事中描寫的藝術形象可以走出鎖著的書櫃,懲罰惡人,月季花能從花盆裏走下來為孩子們開門。這些故事情節都加強了感人的力度。我們在閱讀中,一方麵會感到作品的生動有趣,另一方麵還應注意到它所蘊含的深刻教育意義,進而從中受到啟迪、陶冶,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另外,這些童話作品短小精悍、生動雋永,可以通過講述來鍛煉自己的記憶能力和表達能力。
作者:肖建亨
發表時間:1962年
該書特色:故事情節驚險奇特
1962年,一部小說迷住了中國的小朋友。這本記述一隻叫布克的狼狗換身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包括很多成年人在內的兒童讀者。科幻小說《布克的奇遇》一時間風靡全國,少年兒童爭相傳看。
《布克的奇遇》是我國著名少兒科普小說的代表作。
肖建亨是我國較早開始科學幻想小說創作並取得了很大成績的一位作家。這篇創作於60年代初的作品,對器官異體移植提出了大膽神奇的幻想。30年後的今天,器官移植已經成為現實,我們不能不歎服作者所表現出的對科學發展的高度預見性。這種科學預見性應該是科幻小說作家最寶貴的素質之一。
這篇科學幻想小說以馬戲團動物演員狼狗布克為主角展開情節。全文共分6部分,書中記敘了布克被壓死移植身體後,重新回到舞台成功的演出。小說結尾處的神來之筆講了一個從小失去一條腿的小惠姑娘,竟然也站在舞台上燕子似地飛舞。今天看來這已不是奇跡,而在當時,這是多麼令人不可思議,多麼令人歡欣鼓舞。
《布克的奇遇》是一部曾讓少年兒童愛不釋手的、充滿向往的科幻小說。
布克真的神了。神秘地失蹤三個月,又神秘地回來了。更神的是,兩位大學生親眼看見布克三個月前被卡車壓死了。
布克是我的鄰居老李飼養訓練的一隻純種狼狗。送到馬戲團後早已過了適合訓練的年齡。馬戲團的馴獸員拒絕再訓練它,因為它在幾個主人的手裏轉來轉去的時候,已經養成了許多難改的壞習慣。
我們的鄰居老李,就是那個馬戲團裏的小醜。他不但是個出色的喜劇演員,也是一個心地善良的老人。他聽說馬戲團決定把布克送走,就提出了一個要求:給他一年時間,他或許能把布克教好。
這樣,布克才成了我們四號院子——這個親密大家庭中的一分子。實際上,這是一隻非常聰明伶俐的狼狗。在老演員細心的訓練之下,布克很快地就改正了它的壞習慣,學會了許多複雜的節目。一年快結束的時候,馬戲團裏除那個固執的馴獸員之外,都認為不久就可以讓布克正式演出了。
然而,正當布克要登台演出的前夕,不幸的事件發生了。
4月3日,布克失蹤了。有人親眼看見卡車軋死了布克,屍體在報案後也失蹤了。全院的人都十分傷心。我的女兒小惠,自從五歲把腿跌斷,一直躺在床上,布克是她最要好的朋友了。布克失蹤之後,小惠已哭了好幾次了。
三個月後,我下班回家,聽到了老李和小惠的笑聲,還夾著快活的狗吠。是布克。布克真的回來了。以後,經過我的仔細觀察,發現這隻狗和以前很不一樣,直覺告訴我:布克的身體被換過了。
後來,我找到第七實驗室的姚主任,才了解了一切。狗的器官被移植了,布克的整個身體是別的狗的,我被這一科學奇跡震驚了。隨之,我想何不讓小惠也體驗一下科學的奇跡所帶來的快樂呢?結果,大家都想得到。幾個月後的一次馬戲演出中,布克、小惠的精彩表演贏得了經久不息的掌聲。
《布克的奇遇》通過一條名叫布克的馬戲團的狼狗被汽車壓死、經醫生移植身體後又能為觀眾演出的幻想故事,對器官異體移植提出了大膽神奇的幻想。
然而在這篇小說中,作者並沒有將主題局限於器官移植這一科學命題上。作品寫馬戲團演員老李馴養的狼狗布克被汽車壓死,醫生給它施行了器官移植手術,為它換了一個身子,布克終於登上舞台,表演了精彩的馬戲節目。這還不是故事的全部內容。有一個不幸的小姑娘小惠,從小失去了一條腿,生活很寂寞。後來。布克來了,給她帶來了快樂,和她成了好朋友。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布克的失蹤引起許多人的關心和不安。隨著故事的發展,在歸來的布克再次登上舞台、演出獲得成功的時候,小惠竟像燕子似的飛到了舞台中間。作者沒有用更多的筆墨寫器官移植怎樣在人體上應用,隻是通過布克的奇遇,表現器官移植這一新醫學技術的誕生,一實際應用,會給因器官損害而感到不幸的人們帶來多大的快樂!同享科學和智慧給人類帶來的幸福和喜悅,是作者賦予這篇作品更深邃的思想內涵。
這篇小說構思巧妙,情節曲折,充滿兒童情趣。懸念的運用,更給小說增添了誘人的藝術魅力。
作者:董純才
成書時間:1937年
該書特色:寓教於樂、樂中有學
董純才,1905年生,現代教育家,科普作家,湖北省大冶縣人。從上海浦東中學畢業後,董純才先後進入南方大學、國民大學和光華大學攻讀教育和生物。青年時期,他曾從事鄉村師範工作的試驗,在上海協助陶行知創辦“自然學園”期間,他參加編寫了《兒童科學叢書》和小學自然常識教科書,還翻譯了伊林的《十萬個為什麼》,為中國的教育和科普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狐》描寫的是一個有五隻小狐的狐狸家庭一天一夜的生活和狐狸爸爸、狐狸媽媽的危險經曆。在曲折的情節、生動的故事和活潑的場麵中,介紹了狐狸的一些生活習性和謀生技巧,尤其突出了狐狸狡猾和機敏的特性。該文作者通過介紹母狐和公狐如何施計擺脫獵狗的追擊,淋漓盡致地表現了狐狸的聰明和狡詐!使讀者十分深刻地記得狐狸在動物王國中是何等狡猾。通過閱讀該文,你可以發現:寓教於樂、樂中有學,在這裏達到了完美的統一。並深得小朋友們的喜愛。
《狐狸夫婦曆險記》寫的是有五隻小狐及兩隻老狐的一家,一天一夜的生活和母狐、公狐的曆險故事。首先,文章描寫五隻活潑可愛的小狐兄弟如何玩耍和找食吃的過程。接著寫母狐如何使計捕捉六隻野鼠及機警的野兔如何逃離母狐虎口的故事。為了給餓得咕咕叫的肚子加點食,母狐不得不在白天出洞,想方設法捕拿又肥又香的兔子不成,在垂頭喪氣之餘,意外逮住一隻野雞,正興衝衝銜回家美餐,不想在半道碰上凶猛的獵狗,隻得丟下野雞逃命,並利用列車過後的熱鐵軌,割斷自己的行蹤,逃脫獵狗的追捕;而當公狐在山崖上放哨時,忽然發現敵情——一隻雄壯的獵狗和一個背著獵槍的獵人。為了救自己的五個兒子、公狐巧施調虎離山之計,吸引獵狗和獵人視線,使五隻小狐安全回洞,而它為逃脫追捕、拚命逃跑、最後巧借羊群脫身。
該文為了敘說狐狸的生活習性,作者設計了一個個生動巧妙的生活場麵,將知識順理成章地融入其中,不落痕跡。五隻小狐的搶食暗示了狐狸練習謀生的第一步;母狐追擊野兔的失算,點出了臭氣是它們捕食時容易被發現的弱點。一點一滴的知識在生活的細節中自然出現,和有趣的場麵、情節一起進入讀者的記憶。而在這所有習性中,狡詐的特性又被時時突出了。作者運用一係列典型的細節刻畫這一特點,既迎合了小朋友心中的疑問,突出了動物性格,又給作品大大增加了幽默生動的色彩,使情節更具魅力。如果說模仿野鼠叫,偷襲野兔還是雕蟲小計的話,狐狸爸爸和狐狸媽媽則在它們的曆險中大顯了身手。眼看擺脫不了獵狗的追擊,狐爸爸竟從羊群上跳躍而過,斷絕了地上的臭氣;狐媽媽更能利用發熱的鐵軌來掩蓋行蹤。這些場麵是多麼驚險有趣,而這個計策裏又透著多少聰明和狡詐!不禁令讀者歎為觀止。
五兄弟在洞前草地上玩耍,好像五隻小狗一樣。老三和老四,在互相揪打。你輕輕地抓抓我的頸項,我輕輕地咬咬你的耳朵。
它立刻叫了兩聲,對它的孩子們發出警告。五隻小狐馬上躲藏到洞裏去了。同時,它撒腿往對麵東南山上的林子裏跑去,故意讓獵狗看見它。
它躲在一處田溝裏“吱唔,吱唔”地裝作受傷的野鼠叫,隔了一會兒,就有十幾隻野鼠趕到它那兒來。它們以為真是它們的同伴中有誰受了傷,所以聽了那叫聲,就立刻趕來援救。誰知竟中了母狐的計:六隻野鼠被捕了。
它翻過山嶺,穿過鬆林,一下跑到山下草地上來了。那兒有一群和善的綿羊在吃草。它一看,機會來了。趁狗沒有追出樹林之前,它連忙奔到羊群那兒。一跳跳到羊身上,就腳不落地,由這羊身上跳到那羊身上,直跳到羊群那邊,再一下竄進東邊一個叢林裏。
作者:高士其
成書時間:1955年
該書特色:把科學和詩歌結合起來
《我們的土壤媽媽》是我國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發表的一篇描繪有關土壤知識的科學童話詩。全詩形象生動地總括介紹了土壤的特征和作用。
人所共知,媽媽是人類延續生命的基礎,是孕育萬物、繁衍一切的“溫床”,沒有母親,生命就終止了,而土壤也具有發展生命、延續人類的重要作用。如果沒有土地,失去了大自然的養育條件,人類也就不複存在了。所以人的生存離不開土壤,正像人的生存離不開媽媽一樣。土地就是母親!可見把土壤比作媽媽是十分恰當的,而且這個比喻對下麵的行文有重要作用。它是出發點,以後的諸多比喻皆由此而生(如“女工”、“店員”、“助產士”、“保姆”等)。
盡管土壤和媽媽有如此相似之處,但土壤畢竟不是媽媽。共性相同並不等於個性一致。因此作者為了突出土壤本身的特性和作用,為了增強詩的形象性,詩一開始又把土壤媽媽進一步比喻為“工廠的女工”,以便突出她的保管物質、改造物質和發展生命的作用。
本詩曾榮獲中國兒童文學一等獎。
《我們的土壤媽媽》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水道的下麵是牢不可破的地殼”)總括介紹土壤的特征和作用。
詩的開頭把土壤比作媽媽,不僅設喻新巧、含蘊深刻,而且對全詩有提綱挈領的作用。
第二部分(“她是礦物商店的店員”——“從不辜負農民的希望”)具體介紹和描寫了土壤保管物質、改造物質的作用以及她同自然界水、太陽、氣候的關係。
第三部分(“改造自然的偉大計劃”——結尾)展望土壤媽媽在改造大自然中,將會作出的新的貢獻。進一步寫了她與人類的密切關係。
這一部分雖僅有一節詩,但它有總括全詩,照應開頭的作用。第一部分是概括介紹,第二部分是具體描寫,第三部分是展望和總結,全詩綿密緊湊,渾然一體。
科普兒童詩的特點是把“科學和詩歌結合起來,把一般人認為枯燥無味的科學,變成生動活潑富有詩意的東西”。(高士其)
《我們的土壤媽媽》反映了這一特點,即:用凝煉生動的詩句來描繪科學、反映科學、讚頌科學,把一些較為難懂的科學知識,加以形象化和擬人化,使本來抽象的自然規律變成活潑生動,富有詩意的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東西。
《我們的土壤媽媽》這首優美的科學童話詩,通俗而又形象地介紹了土壤的特性、功用以及它與一切動物、植物、礦物、微生物、水、太陽、氣候等之間的關係,特別說明了它與人類的密切關係,激發起小讀者獻身於科學事業的熱情。
全詩的重點是第二部分,作家通過一連串生動貼切的巧喻,把上述各項知識通俗而又形象地介紹給了孩子們。形象是生動的,感受是真切的,詩句是通俗的,條理是明晰的。
《我們的土壤媽媽》饒有趣味地反映和描寫了科學,使知識成為易於被少年兒童接受的營養,這是難得一見的優秀童話詩。
我們的土壤媽媽,她會呼出二氧化碳;
是地球工廠的女工。有時還會呼出阿摩尼亞。
在大自然的建設計劃中,她又像地球的胃,
她擔負著,她會消化有機物。
幾部門最重要的工作。地球上所有的腐物,
她保管著礦物、植物和動物,幾千年人和獸的屍體,
還有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都由她慢慢地侵蝕。
她改造物質、發展生命,她又像地球的肝。
經營著無機和有機毒質碰著她就會被分解,
兩大世界的巨大工程。臭味碰著她就會被吮吸,
我們的土壤媽媽,病菌碰著她就會被淘汰
像地球的肺。使傳染病停止了蔓延。
她會吸進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