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劍華和黎子國並肩前行,轉過幾條弄堂,來至上海最熱鬧的老街之一:四馬路,隻見老街上人群熙熙攘攘,喧鬧噪雜,明顯比其他處馬路街道熱鬧百倍。
說起這四馬路,那可是大上海乃至全國都聞名遐邇的一條市井街道。四馬路,原名“布道街”,是一條從外灘至西藏中路全長三裏的街道,因是英國傳教士麥杜斯基督教講經布道的場所,所以得名。
這一帶是商賈文客雲集的黃金寶地,既是商家文客風水寶地,又是吃喝玩樂的好去處,一條大街上布滿了商號、茶樓、妓館、酒樓、藥店、旅社、澡堂、戲院等一應俱全的市麵門店。人氣十足,熱鬧非凡。
在上海素有“吃在四馬路”的說法,一條長街上聚集著來自全國幾十家各大菜係的菜館、酒樓。地方風味,各色名吃在此彙聚一堂,足不出滬就能吃遍全國,其菜肴品種風味多變,不斷推陳出新,菜香長飄久溢上海灘,引來無數豪紳大亨、達官貴族、文人墨客品嚐佳肴,遠方聞人遊客亦慕名前來品嚐佳肴,四馬路小吃街也因這些上層食客光臨惠顧而蓬蓽生輝。當然,鄉間一些特色小吃也彙集此處,價位多低廉實惠,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天天前來吃食的也是絡繹不絕,雲集不散,比之高檔菜館還要熱鬧,聚人氣。
除了菜香飄四方外,它還有一份“鴉片香”,香遍全上海。自光緒年間開始,在四馬路上就遍建煙館,什麼留香園、滬江第一樓、萬華樓、青蓮閣、馨香園、群芳花萼樓等鴉片煙館(也稱為“燕子巢”)在街道枝幹上四處開花,蔚為壯觀。一條馬路上開設了這麼多鴉片煙館,不難想象,燒煙泡、熬煙膏、吸鴉片時所散發出的鴉片煙香,又是何等的濃烈濃鬱,誘人心肺。因而不少人抵不住誘惑,自甘墮落為癮君子,但也因為無數癮君子的慷慨貢獻,不菲的消費,帶動了煙館和其他行業的發展,也就捧紅了這條煙館一條街。
然而四馬路最為揚名的都不是這些個吃喝玩樂、嫋煙消魂場所,而是以“青樓女人香”甲天下。四馬路東西伸展,作為英租界的一大特征,四馬路的“紅粉業”早在太平天國起事時就蓬勃發展起來,應該說最先在此形成聲勢的就是大街上建立的眾多五花八門的妓館,四馬路東西當中一截為二,妓館獨占西邊天,高低檔次都有,“長三堂子”、“花坊間”、以及上街拉客的“私門口”比比皆是。
五顏六色的妓館和煙館、酒樓三者相輔相成,吃喝、抽煙、快活一條龍下來,都是各有收益。然而妓館人氣遠在二者之上,妓女都是個個大活人,多是生得嬌嫩嫵媚,這肉體的享受不是一盤子燕窩魚翅和一團黑不溜秋的大煙膏所能比擬得。妓館行業一次成本投入,不需消耗,收入極高,而多數名妓花魁既能吟詩又能作畫,琴棋書賦都有所通,更有文風雅趣,惹人喜愛,愛撫不停,更受文人墨客的追捧,妓女聲譽也因此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這物欲橫流金錢至上的年代,妓女並不算低賤的行業,反而比較上檔次,加之收入又高,從事此行當的不在少數,其中不泛許多為生計所迫從娼的良家女子,因而四馬路“花粉業”不斷遍地開花,花香遠揚。
四馬路集“花香”、“食香”、“煙香”三者於一體,在上海灘再難找出一條如此全才的街道了,它占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上海灘引以為傲的食娛花街。
如果說上海是西方文化登陸我國的港口和集散地,那麼四馬路就是本土文化產業化的生產加工基地,妓業在此落戶開花,原汁原味的國色天香,理所當然成為文化產業的一隅奇花。
此時日頭即將落下,已是下午四五點鍾,這個點是人們一天即將忙碌結束的時候,也是老街開始步入享樂高潮的時刻,隻見四處人流聚集湧來,人人各自麵帶收獲果實的喜悅之色,腰包也盡數鼓漲漲起來,掙錢多少也好,忙累了一天到四馬路上下個館子,聽個小曲,尋個樂子是本地人十分愜意的事兒。
黎子國和何劍華所在位置正是四馬路的西端,自來就是妓館的聚集地,但見大大小小的妓館門前、光天化日之下濃妝豔抹的妖豔妓女站在門前扭動腰肢大肆招呼客人,一邊大爺大哥的親叫不停,一邊眉來眼去地勾引過往行人,不時地用手指扯開胸襟露出酥軟半乳,時而又撩起衣裙踮起雪白大腿。過路行人見此撓首弄姿煽情之態,紛紛側目觀看,有錢的富人來到這裏目的很明顯,灑脫得拋出手中銀洋以顯示自己不俗的身份,那些妓女看到了銀子,一窩蜂地搶過來拉客,就像一群發情的貓發現了地上的一條死魚一樣瘋狂撕搶,沒錢的窮人眼見麵前晃來晃去的半遮半就的乳,幹癟的口袋裏掏不出半個字兒,隻能眼巴巴地看著幹著急,口裏流著口水,心裏都是奇癢無比。
煙花館四周間或夾雜著座座茶樓煙館,五六座煙花館旁邊就有一座煙館,作為相伴為生的產物,就像人身上的毒瘤總和疥瘡相互促生一樣,煙館是必不可少的輔助場所,欲先行樂必先養精,吸兩口大煙是個垂死的病秧子也會佛光返照,精神煥發,趁著這股勁兒再去逍遙快活一番,定會達到幾倍的性事快感。嫖客們深知此中美妙所在,也就樂此不疲往煙館裏竄,因此煙館的生意比之妓館也不遜色。但見座座煙館周身四處向外冒著煙兒,青煙嫋嫋徐徐飄起,煙熏火燎般景致,也不知是內中失火還是煙鬼吐出來的煙氣,此時此景別有一番景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