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夢想思考(1 / 3)

★那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當時全國的人事經理都不得不開始裁員,首選的將是那些缺乏主動性的雇員。不過,這些人事經理耍了一個小小的花招,他們沒有把主動性進行很明確說明,尤其是沒有將主動思考說明。不過,如果連主動性的這個含義都沒有想到的話,那麼又何必說明思考的重要性呢?!對於一個樂於工作的人來講,工作不僅僅意味著如何使自己的工作更出色,而且意味著在工作同時,進行使工作得到最大收益的思考。

任何一個公司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員工在工作勤於思考,這是完成工作計劃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這個世界不缺會幹活的人,缺的是會思考的人。任何一個公司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如果決策層沒有認真地進行思考,這件事情就不會幹得非常出色。而我們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如果自己不主動進行思考,也很難作好自己的工作。

我們都希望將本職工作做好,完成既定目標,對公司有所貢獻,同時也會也會使自己享受成就感,進一步接近自己的夢想目標。但是,我們在具體工作中,是“在幹工作”還是“邊思考邊幹工作”?簡單的執行很容易成為順利完成工作的障礙,甚至不能達成預期的工作目標。

不要成為工作中“無心的懶人”。自己雖然也是每天朝九晚五,按照公司的各種流程工作,但是失去了“思考”,我們就會變得懶惰——錯失了看見新事物的機會,喪失了發現機會的能力,所做的工作也隻是簡單的複製,如同複印機一樣。而我們也隻是和辦公室裏的電話、電腦一樣,隻是比它們多了生命這個概念。在這樣的情況下,工作自然沒有任何樂趣而言,更談不上什麼工作成績、升遷或者發展。

一些公司為獲得收益和取得市場成功所必須做的直接的、重要的行動,就是這個公司的核心路線。每一個員工首先必須踏上這條路線,然後才能為公司作出貢獻。這是所有經理的共識,樂於工作的Lai用行動告訴我們怎樣才能站在核心路線的旁邊:

在工作中積極思考

承擔自己工作以外的責任

為同事和集體做更多的努力

能夠堅持自己的想法或項目,並很好的完成它

願意承擔一些個人風險來接受新任務

B:

世界上到處都是有才華的失敗者,在很多情況下,他們之所以一事無成、碌碌無為,在失意的煎熬中痛苦的生活,並不是因為他們知道的東西不夠多,而是因為他們沒有去探索未知的東西。他們隻將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和完善做漢堡包的技能上,卻不注意提高銷售和發送漢堡包的技能。也許麥當勞不能做最好的漢堡包,但他們能夠在做出一般水平的漢堡包的前提下,做最好的銷售和發送工作。

我們從事某項工作,除了要拿到薪水、賺錢養家之外,還有一些比較高的要求,比如晉升和加薪,比如希望自己的夢想在辛苦工作中得以實現。但是,在達到這些目標的時候,我們經常會丟掉思考這個工具。

你會反複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嗎?

1、在工作中我知道公司對我有什麼期望?

2、我有把工作作好所必須的器具和設備?

3、在工作中我有機會做我最擅長做的事?

4、在過去的7天裏,我出色的工作表現得到了承認和表揚?

6、在工作中有人常常鼓勵我向前發展?

7、在過去的6個月裏,有人跟我談過我的進步?

8、去年,我在工作中有機會學習和成長?

對於這些問題的思考,能夠讓我們明確目前自己所處的狀況、明確工作目標、正確評價自己,而這僅僅是思考的開始。

★“高度”思考

了解學習自己工作方麵的相關知識,加強基礎理論的學習,提高我們思考問題的水平。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隻有具備了足夠的積累,才會有遠見和卓識,才會有膽略與思路。“高度”思考可以讓我們在工作中立刻找到問題的關鍵,發現最根本的矛盾,盡快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從而拓寬工作舞台,打破曾經束縛我們的局限。

一個善於高度思考的人善於利用社會化的工作空間,能夠主動想事做事。於是,工作中思路清晰,不會再有憑經驗的簡單機械行為。有些人會對了解相關知識或者閱讀一些理論書籍不感興趣,那就強迫自己坐下來,認真學習和閱讀。隻有真正走到書籍中去,才能得到收獲,才會覺得自己未知的東西太多,而不是太少。

但是,“思考”絕對不是“想”。“想”是一些雜亂的無序的碎片,或者是一些閃念而過的線索。這些碎片和線索在大腦中胡亂堆放著,不能給解決問題帶來任何幫助。而“思考”是是一種奇妙的理性思索,伴隨著提煉和歸納。工作中讓人苦不堪言的問題確實很多,或者說太多太多!猶太人有句諺語——辦法總比問題多,而這些解決“辦法”就是由思考而來。

★“創新”思考

我們所從事的工作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並不是隻有一種完成方法,而是我們選擇了眾多方法中的一種,是在當時情況下的選擇。所以,我們的工作中蘊涵著巨大的開創性。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都有其獨特性,都是在書本中是找不到答案的,即使找到了一時的答案,那也隻是“過去式”。

“創新”思考可以使我們根據工作的具體要求靈活機動地妥善處理,依照事物本身固有的規律,在習慣的工作中尋找更好的方式。如果沒有“創新”思考,將會減弱我們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會感到所麵對的問題十分棘手,甚至把握不住事態發展,自己也就會難以適應工作發展需要。

英國人口僅占世界的1%,發表的科研論文卻占世界的8%,引用率占到9%。而且英國的科技投入總額不是最多的,與美國沒法比,但它的投入產出比卻可能是世界最高的。如果說美國科技成果是拿錢堆出來的,而英國依賴的則是科學家的創新能力。創新可以說已成為一種英國文化,對於這一點,最好的注釋便是英國教育的事實——僅劍橋這一所大學,就培養出了6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英國教師期望他們學生達到的是幾種能力的提高:獨立的思考能力,收集和解釋資料的自信力,在專業領域的創造能力,開放性地思考並做出一個以上的可能結論和解釋,在尋找適當解決方法上的決策能力和理解並熟練運用批判式評估的程序。書本知識是學不完的,知識性教育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性格的訓練,培養一種邏輯、理性的性格;而獨立思考能力和開放性創新才是我們得以成功的方法。

★“效能”思考

“效能”和“效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效率”是把事情做得很快,卻不管對錯;但是把事情往對的方向做,做得很好,這就叫“效能”。比如說我們要用電腦處理工作,要先將工作做合理化和標準化處理,最後再做電腦化處理,這是一個效能產生效率的過程;如果開始就直接用電腦化處理,結果有可能把錯誤的事情以最快的效率做好。

我辛勤工作、遵守公司的製度,而且經常加班,可是總覺得無法得到主管的肯定或賞識,不知道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這個問題經常出現在工作中,讓我們頭疼不已。但是,在解決這個問題前,是否有一個觀念得到了澄清:辛勤工作,不見得就可以得到完全的肯定。現在,“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工作時代已經過去了,工作一定要有成果。自己加班花十一個小r才能完成的工作,在e人手中會不會在八小時內就能完成?這就是效能和效率之間的博弈。辛勤工作是絕對需要的,但是在辛勤之餘,也要用心思考,因為Working**art比Workinghard更重要。常常見到“思考缺乏者”一早來上班,就把腦袋放在門口的警衛室,到下班才去拿來帶回家。這種工作過程中一點心思都不用的人,當然做什麼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