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飛默然不語,陷入了沉思。他能感受到,四周這些牆壁絕非武力和修為所能擊破,若是有這般神通,也就不必拜入劍聖座下了。數十萬年來,隻有十二位先生從那層頂樓裏成功走出,那條出路一定難如登天,順利渡關的概率微乎其微。
他倒是心奇劍閣頂層的壓軸難題究竟是何名堂,卻暗自思忖,對眼下每個人來說,最現實的做法就是,爭分奪秒地閱讀這些牆壁的劍典道藏,努力提升自己的修為境界。這才是最實在的,畢竟這本身就是一場修行。至於能否通過最終考驗,成為第十三先生,此刻倒淪為一道附加題了!
不止是阿飛和薰兒,其他人的想法也都如出一轍。即便是那些早就來過劍閣幾次的強者,也不舍得放棄觀瞻一樓劍典的良機,通通盤膝坐在了巨大牆壁前,清心閱讀感悟其中的箴言。
二人來到離樓梯最遠的一麵牆壁前,挑選人群中相對靠後的位置坐了下來。這般宏偉的一麵牆壁,如果坐得太靠前,視線反而有些局促,不能通覽全篇。
阿飛集中神念,全神貫注地開始閱讀牆上的文字。在他的眸光落到全文最開頭的地方時,隻覺那幾個龍飛鳳舞的字跡上倏然迸射出一道道銳利耀眼的光芒,直刺進他的腦海深處。他頓時感覺到一陣劇烈的眩暈,差些就要再次昏迷過去。
然而此刻他卻顧不上頭部的劇痛,心底再次掀起滔天波瀾,激動之情洶湧澎湃。那幾個大字分明寫的是:《天下劍理指歸》!
阿飛平日跑堂時曾聽人飯後談論,十幾萬年前,淩天與落雪兩大帝國的頂尖弈棋國手相約洛陽,決戰巔峰,鬥棋爭雄,譜寫了棋壇曆史上的一段千古佳話。那一戰群英薈萃,為了共襄盛舉,在場的眾多大師們聯手編寫了一部總結弈棋理論的鴻篇巨著,名為《弈理指歸》。這本書堪稱天下所有棋手心中的泰山北鬥,也成為了後世品棋論枰的基本標杆。【注】
指歸者,顧名思義,為所有沉迷於浩瀚書海中無所適從的求學者撥開迷霧,指明歸處,引領他們尋求世間的本源和真理。一部足以被稱為指歸的著作,擁有無可撼動的學術地位,就如同那高高在上的北鬥七星一般,為迷失的孩子照亮回家的路。
《天下劍理指歸》束之高閣,秘不外傳,阿飛自然無從知曉其不可估量的價值。但《弈理指歸》這部巨著對他來說,卻是如雷貫耳。同為指歸之作,他此刻怎麼會還不明白眼前這些文字何其珍稀,簡直一字千金!
有“天下”二字在前,阿飛心知,劍閣的這部道藏勢必涵蓋了全天下最齊全最權威的劍道理論,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理論正統。他剛涉足劍道不久,對浩如星海的劍道學問一竅不通,如今有這部精絕無儔的史詩級巨著來為他指歸,恰似久旱逢甘霖,豈不妙哉!
他從這些潦草的字跡中,能夠感受到一道道鋒利絕倫的劍道意誌藏匿於其中,就像十裏竹海外的那塊枯石一般,多半是萬古劍聖親手所著,親手所刻。也就是說,這些牆壁上的道藏是劍聖本人的傳承!
一念及此,向來對修行如饑似渴的他強行忽略了識海的脹痛,將陰陽雙眸釋放到極致,貪婪地繼續閱讀著隱於金光中的文字。
“你有沒有想過,這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
你有沒有想過,你手裏所謂的劍,其實隻是一塊鐵片。
你有沒有想過,你手裏的這塊鐵片和一草一木一樹一花,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
你有沒有想過,你手裏握住的是什麼,其實並不重要。
因為這一切都取決於你。
如果你能想明白這些問題,你也就明白了,如果你足夠強大,你握住的就是整個世界。
琴棋書畫也好,刀槍劍戟也罷,由每個事物所延伸出的足夠完善的這一領域,都包含著整個世界的影子。
所以,與其說你在努力掌握某種事物,倒不如說你在努力抓住藏在它背後的整個世界的影子。
人們喜歡把某一事物的影子叫做道,那麼,整個世界的影子又叫什麼?
如果你能明白我所說的這些話,那麼我將帶你走入劍道領域。
記住,劍容萬物,自成世界。
題於某夜
葉知秋”
【注】關於《弈理指歸》,這本書是真實存在的,這也是《天下劍理指歸》書名的靈感來源,詳情請自行百度。我是個對各種棋類癡迷的臭棋簍子,在這章專門寫一段《弈理指歸》,並非是為了水字數,隻是想趁機弘揚一下棋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