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前因(2 / 3)

顧謹意識吳王對劉家的仇恨後,曾問過靖平王原因,因為在他想來,當初那些詆毀懷湣太子、追拿懷湣太子、齊王等以致最終釀成慘案的那些人,都被痛悔不已的世宗盡數殺了個幹淨,又怎麼會有仇人呢?

顧守業便回答他:“世上就有這麼一等人,最善見風使舵,隱藏自己。”

劉家和顧家本就不睦。

這個追溯起來,都可以追溯到前朝了。

兩家祖籍本在一處,是同鄉。不過劉家從文,顧家從武,文武殊途,往來不多,恩怨倒不少,雖沒成仇,卻從來隻是麵上親近。等到前朝覆滅,新朝成立,顧家憑著跟隨太、祖出生入死,征戰沙場的功勞,被封做了異姓王,而劉家,卻見機得晚,連擁立之功都沒撈上,不過得個尋常的官職,沒能得爵,子孫都得從科舉上逐步地爬起來,兩家門第一下子就高低相距甚遠,不再能相提並論。

本來因著這懸殊的身份差距,兩家本該無甚瓜葛了,之前的那些恩恩怨怨也都可過去了,可是,誰能想到,兩家反而糾纏得越來越多了呢。

蕭家和顧家本就是世交,太’祖為太宗所聘的元配就是顧家的姑娘,隻是不是靖平王這一支,算起來,是顧守業的堂姑。太宗與元配顧皇後之間,也是青梅竹馬長大,感情也算不錯,但顧皇後卻隻生了一子,而太宗的兄長俱已亡,無有子嗣,唯一的弟弟也體弱,隻生了一子,皇家血脈如此稀少,太宗自然也免不了要開枝散葉。

劉氏女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通過選修入宮的。

那時候,盡管後宮群芳爭豔,漸漸的也子嗣綿延,但顧皇後還是一枝獨秀,而她所生的皇長子也早早地就被立為太子,地位不可動搖。

可惜,天命難測,誰料想得到,太子都快成人了,還夭折了呢。

太宗與顧皇後的傷心也可想而知。太宗尚有數子,顧皇後親生的卻隻有這麼一個,傷心欲絕自不必說。

那時候,劉氏所生的七皇子才四五歲,十分聰明可**,太宗就把他抱過來給顧後撫養,以安慰她,可劉氏那會兒也並不得寵,所生的也不過這麼一子而已,自然不舍,可又不敢說不,便暗暗記恨上了顧皇後,麵上卻對顧皇後十分恭敬順服。

顧皇後並沒因此而好轉,還是因為失子之痛,早早過世了,過世時,還覺得甚對劉氏不住,盡管自己沒有把孩子要過來的心。她始終沒有同意太宗所說的把七皇子記在自己名下、由自己撫養的意見,而是還給劉氏撫養。但這並沒有讓劉氏諒解她,反而覺得,顧皇後是不肯讓七皇子成為嫡子,繼而有機會成為太子。

因此,劉氏這以後就借著顧皇後的愧意,和太宗對七皇子的移情,加上七皇子又十分聰慧,最終爬上了皇後的寶座,並讓七皇子成為了太子,揚眉吐氣。

可她沒想到,太宗在為自己兒子選擇太子妃的時候,又選擇了顧氏女,而自己的兒子也是,偏偏不喜歡劉家的表妹,而喜歡顧氏。兩人婚後恩**非常,如膠似漆。這讓劉皇後覺得,自己的兒子,又一次被顧氏女奪走了。

可是太宗也是看重顧氏的,劉皇後也隻能做個慈**的婆婆了。

終於,太宗駕崩,劉皇後成了劉太後,宮中由她主宰的日子來了。

“你外祖母和先帝一向恩**,從成婚以來,從沒旁人介足,就是劉太後從中做梗,才讓她們誤會重重,漸行漸遠。”顧守業想起那些往事,便為姐姐傷心。

先是借口世宗子嗣太少,要求選秀。可當時顧明珠已經為世宗生下二兒一女,今後也不是不能生育。世宗以此為據,劉太後便把顧明珠叫過去說她不賢惠。世宗便借口要為先帝守足三年孝,守孝期間不選秀拒絕了,可這樣一來,同樣的,顧明珠也無法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