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忠主動走出軍營和王涉、劉歆會麵,徹底打翻了王莽的平叛計劃。因為,王莽可以把董忠等主謀一網打盡,以前擬定的計劃全用不上了。
董忠和王涉、劉歆會麵之後,王莽宣布動手。抓捕計劃很成功,三大主謀無一人逃脫。
參加反叛的三位主謀,都隻有一個下場,那就是“死”,但死法各異。
董忠的死法最誇張,也最慘。這位仁兄被抓之後,很有膽氣,想拔劍自刎,但沒有成功,轉而被侍衛們斬成了肉泥。就此王莽還不解氣,令虎賁軍(貼身護衛隊,乃王牌中的精銳)又把肉泥挫成了肉沫,並把肉沫盛到了竹器內,命名為“反虜出”,四下宣傳展覽。董忠的宗族也隨他遭了殃,王莽為他們安排了全新的死法,那就是把董忠的全部宗族,與醯醢(濃度很高的醋)、毒藥、尺餘長的白刃、叢棘一起活埋。
對劉歆、王涉二位,王莽則放了一馬,允許二人自殺,並不誅殺他們的宗族。
造反有風險,入夥要謹慎。
王莽成功的平息了這場發生在宮掖長安的叛亂,但已無從挽救帝國的命運。就是在王莽平息叛亂的同時,蜀地的公孫述,西北的隗囂,都在趕時尚,紛紛造反了,而且聲勢浩蕩,排場極大。旬日間,兩地和王莽政權再無任何瓜葛。
單從地圖上看,雍涼在長安西南,而更始和赤眉在長安東方,如今這幾塊地麵都不跟王老大混了,長安就被夾在其中,不僅很孤單,而且很危急。
王莽沒脾氣,因為能調動的部隊,基本上都死在昆陽了,尤其是經過這場叛亂之後,王莽再也不相信自己身邊的大臣,而是把差點死在劉繡手上的堂弟王邑找回來任大司馬,統掌長安的軍隊。
廢物?白癡?好歹是自己人,用起來放心。
但王邑是個什麼貨色,王莽心裏清楚,要靠他行軍打仗,那日子是不用過了。
靠不上別人,就要靠自己,王莽決定苦讀兵書,關鍵時候自己上,不是說知識改變命運嘛。
於是,在那段最後掙紮的日子理,王莽不吃飯(其實是憂懣的吃不下),也停止了一切的娛樂活動,把一切精力,都放在兵法的學習上,累了困了,也不喝紅牛,更不上床休息,就趴在桌子上睡一會,醒來後繼續看書。
悲哉,王莽,你隻是個書生而已,將軍豈是加班加點看幾本書就能練成的?
在王莽苦讀兵書的日子裏,更始絲毫沒有因為他的勤奮好學而手下留情,而是趁機攻克了防守空虛的洛陽。
洛陽,地處富庶的伊洛地區,在當時,不隻在中國,在世界上,都是數一數二的大都市。洛陽,其軍事位置極為重要,占領洛陽,往西,兵鋒直指長安。而事實上,更始政權另一支大軍由申屠建﹑李鬆率領,已經攻克武關。武關和潼關一樣,同為關中地區的門戶。
形勢很危急,不是一般的危急。
怎麼辦?突擊了幾天兵書的王莽不知道怎麼辦。
此時的王莽就像無頭的蒼蠅、熱鍋上的螞蟻,除了飛來撞去,就是急躁憂懣。
這種狀態下,飯是吃不成了,王莽一個勁的喝酒(借酒消愁啊),把主食改成了吃鰒魚(鮑魚的古稱)。
為了讓王莽不至於喝酒喝死,吃魚撐死,終於有一天,一位奇人來到他麵前,獻上了一個堪稱千古絕唱(雖然後來有人唱過)的餿主意。
奇人的名字我就先不講,給大家留個懸念嘛,先來看看奇人這個餿主意。
據奇人考證:古代有了大的災難,國君們隻要大哭一場,災難就會迎刃而解。所以,奇人建議王莽:不妨我們就去大哭一場吧!
這是一個十足荒謬的主意,但王莽居然采納了。這也不難理解,拋開當時大的曆史環境不論,單單從王莽身上找答案:這位仁兄實在是沒有辦法了,死馬都能當活馬醫,何況隻是去哭一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