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王涉拉攏劉歆入夥的時候,董忠正在遊說孫伋一起造反。
孫伋,年齡及籍貫不詳,隻知時在司中大贅(王莽所設官名),握有兵權。董忠拉攏孫伋入夥,可算是找錯了人。因為這位兄弟雖然也是帶兵的人,但有一個實在不該有的毛病:膽小。
我不知道孫伋是否被董忠成功說服,但據史料記載,這位兄弟回家後仍然臉色蒼白,膽顫不止,抖得吃飯都成問題。最後他老婆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問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毫無疑問,孫伋將董忠拉攏自己造反的事如實相告,並問自己老婆怎麼辦?
怎麼辦?孫夫人也不知道怎麼辦,就去找娘家兄弟陳邯商量。
陳邯一聽之下,倒是覺得,邀功請賞的機會來了,於是興奮的拉上尚在膽戰心驚的姐夫,找王莽告密去了。至此,一場針對王莽的密謀,尚未實施就已基本失敗。
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史,中間經過了數十個大大小小的朝代。一般來說,曆朝曆代的開過君主,雖然長相不同,性格各異,但基本都不能算是廢物,各自都有自己的本事。新朝雖然是個在曆史上掛不上名的朝代,但也是從基層一步步混起來的(有興趣的讀者可翻閱《漢書-王莽傳》,中間篡過帝位,搞過陰謀,殺過人。登基後還搞了一次轟轟烈烈的,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社會大變革,盡管在鎮壓各地造反隊伍的事情上一敗再敗,但在自己說話還算數的長安平息一場已暴露的叛亂還是得心應手的。
於是乎,在接到陳邯、孫伋的告密後,王莽沉著冷靜的開始了一係列平叛措施。
第一步,擒賊先擒王。在準備反叛的諸人當中,王涉雖是宗族皇親,又是這場陰謀的首席策劃者,但官職最高(大司馬位屬三公之首)、權力最重(董忠掌握中軍)、破壞力最大的,非董忠莫屬。所以,王莽決定拿董忠開刀。
捉拿董忠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為自打要造反的那天起,董大司馬就預感到了潛在的危險,所以幹脆連家都不回了,直接住到軍中。當然,在軍中,董忠也沒有閑著,除了講解一下兵法,操練操練士兵,就是繼續拉人入夥。一段時間下來,中軍基本上被董忠控製住了,隨時準備一有風吹草動就來個魚死網破。
問題是王莽根本就沒給董忠魚死網破的機會。
既然在軍中動不了你,那就把你騙出來再動手。主意打定之後,王莽派使者去“請”董忠,當然,理由嘛可以隨意編一下,比如吃飯、跳舞、看電影、曬月亮,隻要能把董忠騙出來就行。
使者去了,把話說了,但沒能把董忠騙出來。
因為,雖然使者花言巧語、天花亂墜的講了一通,但關鍵時候董忠沒下得了決心,就去找不講王鹹商量:皇帝要請我去吃飯(跳舞、看電影等),我去還是不去?
謊話忽悠個把人還行,忽悠兩個人就不好使了。一番分析下,王鹹說道:不能去。
王鹹認為,皇帝什麼時候請你不行,偏在這個時候,這隻能說明一個問題:造反的事情露餡了。
王鹹還認為,既然事情已經露餡,不如一不做二不休,殺掉使者(誰讓你騙我們來著),就此反了。
又是一個關鍵時候,董忠還是沒有下定決心,不同的是,前一次猶豫救了他的命,而這次則送了他的命。
下不了決心,還得找人商量,當然這次和王鹹商量是決定不了的。稍加躊躇後,董忠決定去會會另外兩個主謀:王涉和劉歆。請大家注意,董忠是要去會會王涉和劉歆,而不是讓王涉和劉歆來會他,這就意味著:董忠要離開軍營。
嘿,這還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又道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闖進來”,之前費了老鼻子口水都沒把你給忽悠出來,現在你自己送上門了。莫非這就是天意?不是,是人太蠢。要不然豈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一番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