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五章,西域爭鋒(2 / 3)

中國之前在霍河和他們的騎兵師初次交手,最後並未大戰,但現在看來,始終要進行力量的對碰,這一切已經不可避免。”四百米,三百米,兩百米!“參謀部內,參謀們不斷地說出對方騎兵距離步兵陣地的距離。參謀們的神情越來越緊張,雖然中國的正規騎兵在和哥薩克這種輕騎兵對碰的時候,肯定能將他們打得四分五裂,不敢正麵作戰。但現在卻是步兵對騎兵的絕對劣勢,而且還缺少火炮和機槍。

”到了!到了!”陸方明開出一槍,拉了一下槍栓,便看到眼前的騎兵已經越來越近。馬匹衝鋒給人的壓迫感也越來越強。但與此同時步兵陣地的子彈越來越多的將對方的騎兵從馬匹上扯下來,許多的戰馬癱倒地上。戰鬥已經進入了驚心動魄的時刻,此刻都在比拚自己的膽氣。

突然對麵的騎兵收起了馬槍,轉而抽出了他們的騎兵刀。是的,最後的五十多米,對於他們來說打出馬槍子彈已經遠遠不劃算了。因為一旦失去抽出馬刀的機會,等撞入步兵陣地,他們就更加的糟糕了。不過他們的威力也就在這裏,馬刀的力量在衝入陣地之後,將會無限的放大。因為那些步兵將會因為混亂的形勢而變成馬刀下無措的綿羊。

許多的馬刀,在這一片戰場全部抽了出來,頓時天地間一片光亮,有亮瞎人眼的趨勢。但此刻雙方都已經進入了最後的角逐階段,局勢馬上就要發生巨大的變化了。而與此同時,盾牌林後方也是一陣響動。

遠處的山上,蔡俊和周圍的軍隊在這裏嚴肅以待,這一次他沒有出動太多的軍隊,不過是兩萬人爬上這高山之巔,在他的腳下,就是川流不息的楚河。因為和重大動蕩和無數的民眾逃亡,因此此刻的河中地區分外的空曠。因為這樣的許多原因,沙俄也無法控製很多地區。因此目前他帶領軍隊占領了原來吉爾吉斯人居住的高山之巔,這裏就在他的身邊,高山湖水泄入楚河。在他下遊不過幾十公裏處,就是碎葉城的遺址。而俄國人因為為了集中物資,目前隻是在比什凱克駐軍。

“這支軍隊應該有效果吧?我們訓練了那麼久,全疆拜托了老胡也才挑出那些兵。”蔡俊說道。他的旁邊,周世英和他並肩站立,北疆軍區兩位重要人物都在這裏,再加上政治委員出身的岑本文,北疆軍區三位強有力的人物都在這附近。如果再算上德國集團軍的皇太子以及被貶到這裏的尼古拉大公等人,這裏足夠算一個勢力黑洞,吸引著無數的實力關注。

“放心吧,如果實在不行,我們幹脆騎兵出去算了。雖然這回造成不利影響,但我覺得這條陸上道路一定要保持穩定。”周世英說道。

“現在德國皇太子已經動用了右翼向他們發動了進攻,不知道此刻戰局已經變成如何。”蔡俊轉而說道。

“兩軍相遇,必定是廝殺大戰,我們也可能受到影響。”周世英說道。

“尼古拉耶維奇已經被貶到這裏當總司令,我想歐洲東線的影響也可能被攜帶過來。”

“那麼我們現在出動騎兵就更沒有問題了,俄國人此刻恐怕再也不敢威脅我們。”周世英建議道。

“還是再等等,如果沒有危險,我們正好可以依托現在的局勢,在這裏形成事實占據。因為我們的基礎道路還不完善,如果今年過完,或許我們再主動出擊會好一些。現在應該做的是將這河中地區被俄國軍隊弄成無人區的地區給占領住。”蔡俊說道。

“好吧,我同意你的觀點。對了,上次有一批亞美尼亞人,領長要求崔乾佑他們想辦法。現在進展怎麼樣?”

“事情很複雜,因為當時實行的是男女分開製度,一批經由伊斯法罕過印度洋,一批和岑本文一起經由河中穿過我國,再到南洋去。本來是準備讓他們在南洋群島會和的,但沒想到德國人認為他們的德屬東非缺人,結果就將那些亞美尼亞人的男性和印度人一起給弄到非洲做勞工去了。”

“非洲這樣缺人?我記得德國的殖民地的人口應該是不錯的,算是非洲的人口聚集地。不應該如此。”

“那也要看是誰的殖民地。”蔡俊說完這話,露出一個複雜的眼神:“領長給我們發的每月紀聞,今天已經到了。火車通了就是方便。”蔡俊說著,從警衛員手裏拿過一本雜誌,遞給周世英。

身在西疆,自然無法及時的了解信息,因此通過內部雜誌的發行,能夠讓各地的軍事人員及時的了解必要的信息,進行判斷。

周世英接過便看了起來,而蔡俊則是在一邊講述:“德國人占領印度東部不到一年,但現在占領區人口已經減半。這方麵的信息是綜合了各種人員的消息得來的。而非洲就更不用說,因為遠征軍數十萬的人的糧食問題,因此導致了殖民地黑人的饑餓和反抗,隨後這裏的人就被饑餓和軍隊給鎮壓了。”

“你是說,軍隊全麵消滅了?”周世英沒有翻到雜誌的描述頁。而是抬起頭來,一臉的驚愕。

“你要清楚,當初德國人對我們北京的平民可是用過毒氣的。而他們在上個世紀末鎮壓非洲的時候,也是將反抗的那個部族給全部屠殺了。”

“所以說德國人,別看他們科技先進,武力強大,有時候還真的比英國人差一點,至少英國人不會對布爾人進行全族屠殺。”

“你想的這些,我也想到了。不過我會告訴你,這樣的屠殺不會停止下去,實際上就在印度這場會戰之後,瘋狂的德國軍隊在印度平原還指不定做出什麼事情來呢。”

“到時候···”周世英欲言又止。

“到時候我們就又來了機會。”蔡俊指了指腳下,也不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