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下一個目標(1 / 2)

庫爾蘭大軍進駐因格裏亞,威廉也在隨後帶領著一眾庫爾蘭官員進入了這裏。看著眼前高大的城池,威廉甚至有心思要將首都遷到這裏,然後將這裏命名為聖彼得堡。

但是最終威廉還是按下了這個想法,如果將都城遷到這裏,這裏人口稀少,周圍沒有天險或者戰略縱深,很難防守,一旦被敵人圍攻,很快就會陷落,那樣對整個庫爾蘭的士氣都是一個打擊。瑞典也僅僅是將這裏打造成對抗俄國的橋頭堡,後世這裏為什麼出名,是因為彼得一世在這裏修建了聖彼得堡,然後遷都到了這裏。

聖彼得堡的建立讓俄國不再深陷於東歐,而是開始接受西歐地區的科技與文化,從彼得一世遷都到這裏,聖彼得堡一直都是俄國的軍事、經濟、文化、政治中心。聖彼得堡是俄國通往歐洲的窗口,對於俄國來說意義重大,而且遷都到了這裏,有著後背龐大的俄國領土做後盾,聖彼得堡就跟後世的上海一樣。

但是這對於庫爾蘭作用並沒有那麼大,這裏僅僅是威廉進攻周邊國家的橋頭堡,從庫爾蘭的首都吉岡瓦到這裏,騎馬都需要十天,這也是威廉不願意遷都到這裏的原因。因格裏亞離首都太遠,離俄國很近,戰略防守形勢並不樂觀,而且海上還需要時刻注意瑞典的動向,利耶帕亞已經是一個完美的貿易港口,這裏的港口也就能主要當軍事港來使用,畢竟周邊地區並不富裕。

既然打心裏就不是很在意,那麼威廉也沒有像彼得一世那樣的重視,僅僅是在城裏宣布了庫爾蘭的法律以及行政任命,隨後就打道回府。

回去的路上,威廉就在想,剛開始自己對於占領因格裏亞是非常興奮,主要是因為受到後世的影響,覺得這裏就是俄國的首都所在,自己占領了就相當於占領了俄國首都,隻不過是心理上的作用。

太陽依舊每天在升起降落,時間緩緩流逝,西歐的戰局愈發撲朔迷離。法國軍隊在圍攻阿姆斯特丹城時被約翰-丘吉爾所統率的英荷聯軍包抄後路,隻得撤退回布魯塞爾,荷蘭之圍被解開。

但是法國與巴伐利亞的聯軍卻成功的占領了符騰堡,符騰堡王室流亡維也納,符騰堡被法國占領,成為第一個被滅國的國家。

而西班牙艦隊在維哥灣海戰中被英國、荷蘭、奧地利三國海軍擊敗,退回了本土,這也導致了西班牙海軍撤出了戰場,成為了配角。

總之,現在雙方互有勝負,整體上看是法西同盟占據了優勢,畢竟已經占領了荷蘭占據的南尼德蘭省和符騰堡,隻不過喪失了製海權,與殖民地之間的連接被中斷,後繼有些乏力。

丹麥王國終於撐不住了,派使者到斯德哥爾摩與瑞典和平談判,談判桌上非常激烈,瑞典想要丹麥的所有海外領地,丹麥代表抵死不從、據理力爭,最終雙方達成了共識,那就是丹麥出讓冰島,瑞典則放棄對丹麥其他領地的索求。消息傳回哥本哈根,弗裏德裏克四世一下子就蒼老了許多,其實他還是瑞典國王査理十二世的表兄,在繼承了父親克裏斯蒂安五世的王位後,也繼承了他父親的精神,這位國王致力於推行反瑞政策,但是在兩次被瑞典擊敗後,丹麥已經沒有國力跟瑞典再繼續對抗下去了,而且丹麥現在僅僅剩下了本土和幾個海外島嶼,經濟也被壓下去,以後想要再次崛起已經不可能了。

但是丹麥國王卻不甘心,他想要收複在上世紀割讓給瑞典的丹麥東部省份,在這次的於瑞典對抗中,弗裏德裏克四世覺得是自己國家的製度限製了他,限製了這個國家,才讓君主專製的瑞典占了上風,如果丹麥也是君主專製,那麼自己就可以集合全丹麥的力量來對抗瑞典,戰爭的最後結果肯定不會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