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甲乙經》reference_book_ids\":[6883429343813438477,714538619634293453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71,\"start_container_index\":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65},\"quote_content\":\"《黃帝內經》reference_book_ids\":[7274904035243592758,7257088439357541410,7312743014764383266,648886500299112756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認真閱讀完孫健博士《浮針醫學之再灌注活動》書稿,我感到非常欣喜,書中使用大量的圖片和視頻,準確、直觀地將浮針醫學中至關重要的部分——再灌注活動展現在讀者麵前。這種著作風格為各種特色療法書籍的出版提供了典範。過去,由於技術手段的限製,這類特色療法教材和書籍的編寫,大部分通過文字來表述,常常會有“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的感覺,加之不同的讀者對編寫內容理解的角度、深度不同,對同一種療法掌握的程度不同,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和臨床療效。本書不僅為常用肌肉的每個再灌注活動做了配圖,而且給每個再灌注活動配齊視頻,讀者可以直接掃碼觀看,如此直觀、全麵的信息傳遞,使學習變得容易和愉快。

在符仲華教授的帶領下,浮針醫學近十年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全新的醫學概念、先進的治療理念、貫通古今中西的理論探討不斷提出。“患肌”的提出明確了浮針治療的靶點,“第一現場”“第二現場”闡述了臨床中病痛顯現部位和病痛本質所在部位之間的關係,“血環境不良”對影響浮針療效的各種血液相關因素進行了歸納總結,而“再灌注活動”的提出則是源於浮針臨床全新的治療方法和治療理念。近年來,西方“肌筋膜觸發點”的研究、“幹針”療法的提出和推廣,為針灸界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機遇。我們應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一方麵,要讀懂經典,弄懂《黃帝內經》《難經》《針灸甲乙經》等眾多經典中的背景和語言,從經典中汲取營養、尋找思路,將經典中最精華的思想和方法與當下結合起來,為臨床提供指引與方向,符仲華教授近期提出的“氣血新論”“肌-血(血循環)關係”率先做出了理論上的探索。另一方麵,則是要學習、吸收現代科學成果並為我所用,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給針灸、給中醫注入新的思路和方法,增強中醫、針灸的鮮活生命力。在這個方麵,浮針為各種特色療法做了一個表率,在走向科學化、規範化和國際化的道路上先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