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灌注活動”基於功能解剖的相關知識,結合現代疼痛康複學、筋膜治療學等相關學科的治療理念,針對性地提出了通過等力抗阻製造短暫缺血-再灌注,快速改善肌肉及相關組織的血液供應,從而安全、高效地治療由於人體組織器官慢性缺血缺氧所導致的各種病痛。“再灌注活動”在浮針臨床中的發現、總結、提升,是浮針治療不可或缺的臨床伴侶。但它又不僅限於浮針臨床內部,也可以在使用其他治療方法時應用,以達到快速改善血液循壞、減輕臨床症狀的目的,這其實就是中醫“疏通經絡”“運行氣血”“活血化瘀”等概念的現代化發展。再灌注活動不僅為醫學臨床提供了一個安全、有效的治療手段,而且為針灸臨床乃至整個外治法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理論基礎和治療理念。《浮針醫學之再灌注活動》這本書的出版,不僅為醫學同道學習浮針提供了直觀、詳盡、強有力的學習工具,而且將打開一種全新的醫學思路,啟發更多針灸同道、醫學同道在繼承傳統醫學精華的基礎之上,更多地去思索、去探討,走出一條守正創新的現代針灸之路。

除了其書、其術,我還想談談作者其人。孫健博士2007年從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畢業以後,一直在廣東省中醫院工作,從一個普通住院醫生到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他的成長我一直看在眼裏。孫健博士談不上有多麼聰敏睿智,但他做人誠懇、正直,做事做學問踏實、嚴謹。自2013年結識符仲華教授、結識浮針,孫健博士就被浮針良好的臨床效果和嚴密的邏輯思維所吸引,從而深入地學習浮針,在臨床上心無旁騖地使用浮針、研究浮針。功不唐捐,多年的專注與努力換來了不菲的收獲,體現在臨床上患者的認可和追隨,以及醫學界同行的評價與認同。

正如韓啟德院士所講那樣:“我們中國人應該有誌氣,把中醫和西醫裏麵最優秀的成分結合起來,創造出真正的現代醫學。”祝願浮針事業在符仲華教授的帶領之下、在孫健博士等青年才俊的努力之下更上一層樓,為中醫藥事業、為人類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許能貴

2021年9月6日

廣州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