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再灌注活動的定義(1 / 1)

再灌注活動(reperfusion approach,RA)是從浮針操作過程中的輔助手法延伸而來的。再灌注活動根據“血液再灌注”的概念,泛指通過采用適量,有針對性的外力或者患者自己的力量,持續地、重複地舒張和收縮局部肌肉或者相關聯的肌肉,從而使得局部肌肉或者相關組織的血液充盈,使微循環得到改善,幫助身體缺血的組織恢複到正常狀態的活動方法。

再灌注活動的命名由早期的“輔助動作”,過渡到“再灌注手法”,最後定為“再灌注活動”。表麵看來,這僅僅是名稱的改變,但是這些名稱的含義背後體現了符仲華老師在長年臨床實踐中不斷地思索、不斷地改進、不斷地追求卓越的過程。那麼,為什麼稱之為“再灌注活動”?而不是“再灌注運動”或“再灌注手法”呢?

運動是一種涉及體力和技巧的由一套規則或習慣所約束的活動,通常具有主動性和競爭性。而再灌注活動可以是主動的活動,也可以是被動活動,所以用運動這樣的字眼是不貼切的。比如:在肩周炎的推拿治療過程中,我們既可以一邊在患側的肩關節周圍做滾法操作,一邊用另一隻手幫助患者做肩關節的前屈後伸、內收外展、環轉等活動(這樣的活動是被動運動);也可以用在患側做手法的同時,讓患者在沒有輔助力的情況下自己活動肩關節(這樣的活動是主動運動)。

手法,是操作者用手足刺激患病部位和運動肢體,達到治療、保健作用的規範化技巧動作,也就是說,這個活動是由醫生實施的,所以用這樣的詞彙也不準確。比如推法,是醫者用肢體適當部位,在患者體表的經絡、穴位、肌肉、肌腱等部位,沿一定方向推動(接受推拿的活動是被動運動)。

“活動”這個詞彙則不同,它是由共同目的聯合起來並完成一係列動作的總和。是由目的、動機和動作構成,具有完整的結構係統。既可以是主動的活動,也可以是被動活動,所以我們在命名時,采用了“再灌注活動”這樣的字眼。

再灌注活動的英文名稱為reperfusion approach(RA)。我們借用了“再灌注損傷”中的一部分概念來命名這個動作。有必要說明的是,再灌注損傷常常指急性的再灌注,而我們的再灌注活動中的reperfusion指的是慢性的積累過程。這個英文稱呼在符仲華老師撰寫的《Acupuncture in moderm medicine》(Intech.2013年2月出版)中的“Fuu0027s Subcutaneous Needling,a modern style of ancient acupuncture?”一章中首次運用(圖2-1)。

圖2-1第一本將再灌注活動翻譯為reperfusion approach的英文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