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世紀,亞平寧山以西、第伯河以北的地方被一個與意大利各族很不相同的民族所占據。『言*情*首*發www.Klxsw.com希臘人稱這族人為第勒尼人,羅馬人稱之為伊達拉裏亞人或托斯其人,但他們自稱為羅散那人。
從種族和語言上說,伊達拉裏亞人同意大利人和希臘人都不相同。他們之出現於意大利至今仍為曆史上的一個謎。古典作家關於他們的來源就有不同的說法。希羅多德說他們來自小亞細亞的呂底亞,狄奧尼修斯則說他們是當地土著。研究者從他們的貿易航海聯係以及文化藝術特點看,認為他們可能同希臘人以前的一支愛琴海居民有關,那裏有一種人稱為第勒尼人。也許在古希臘諸族南下的浪潮中,他們離開愛琴海或小亞等地向西航海到達意大利半島西岸,以其較高的文化征服了當地原有的居民。第勒尼安海或者也因他們而得名。不過這隻是一種假定,還沒有可靠的證據足以證明。然而根據現有文獻也不能否認移民的傳說。考古材料證明在伊達拉裏亞居民中一直有兩種因素。
直到公曆紀元開始的時候,伊達拉裏亞語還在羅馬托斯坎尼地區使用。我們關於這種語言的知識主要來自考古發現的數以千計的銘文和一部亞麻書。
學者們經過艱苦的努力已經學會了這種文字的讀音和個別單詞,但整段文字的含義還是不能解讀。銘文雖多但多重複,也不能解。到目前為止還不知伊達拉裏亞語同哪種語言直接有關。由於缺乏對照的文字,目前似乎還無法解讀。這種語言雖然受印歐語係的影響,但肯定不屬印歐語係。
除了銘文之外,考古還發現很多伊達拉裏亞人的遺跡。古典文獻中說到伊達拉裏亞人有12座城,考古已發現有大小17個城,其中有些看出是築有防禦工事的石塊砌的城牆。發現很多墓葬和遺物。較早的有火葬,長形墓,埋骨灰罐,可能是維蘭諾瓦文化留下來的居民。伊達拉裏亞人似乎帶來的是土葬,用石棺。但由於受原有居民影響,後來他們也使用了火葬。墓的形式多種多樣,有用土堆的,有用石堆的,有沿山坡挖石洞的。有的石洞墓有很深很長的墓室,室中有墓壁畫。我們關於伊達拉裏亞人的知識很多來自墳墓壁畫。
伊達拉裏亞人的文化比其同時代的意大利人要高。他們經常利用厄爾巴的鐵,科西嘉的銅以及伊達拉裏亞本土的銅和錫礦資源,善製鏡和燭台,金銀工匠技術很巧。有磨光的黑陶。農業方麵已種葡萄、橄欖和穀物。他們也是海上民族,與腓尼基、迦太基和希臘都有貿易往來。公元前6世紀采用希臘式銀幣。公元前6世紀間伊達拉裏亞曾聯合迦太基抵製希臘人,阻止他們染指西部地中海。也曾抵製腓尼基人,迫使他們放棄在科西嘉的殖民地。其間伊達拉裏亞曾獨霸第勒尼安海。他們在古代也有海盜名聲。
伊達拉裏亞人的藝術製品,從瓶畫、壁畫、鏡畫、棺畫、陶器裝飾到建築都受了希臘藝術的強烈影響。但它沒有希臘藝術的理想化境界,而是保持了一定的天然、生動、強有力的精神。
伊達拉裏亞人同意大利各部落很不同的一點是它完全是以城市為主的文化。這同意大利的農業村落生活相距很遠。它遺物中有奢華的財物和華麗的裝飾。似乎伊達拉裏亞人隻是少數的征服者,是城鎮的上層,在居民中可能並不占多數。他們似乎膚淺地吸取了希臘文化,又把它們帶給意大利人。宗教方麵,他們保持自己的迷信巫術,善於占卜、並把這些也傳給了後來的羅馬人。
伊達拉裏亞人強盛了200年左右。公元前6世紀時,海上稱霸第勒尼安海,同時與迦太基在西地中海平分秋色。陸上向北占領波河流域;向東越亞平寧山,到達亞得裏亞海;向南進入拉丁姆和坎佩尼亞,並在這裏建立了一些殖民地,如加普亞和諾拉城。有一段時期還統治了羅馬和拉丁姆許多地區。
公元前6世紀末5世紀初,伊達拉裏亞人的勢力開始衰落。先是於公元前505年,拉丁人同庫麥城的希臘人聯合擊敗伊達拉裏亞人於阿利其亞(aricia)。公元前474年,伊達拉裏亞海軍攻打庫麥,被敘拉古僭主西侖所敗,它在科西嘉、厄爾巴的勢力都喪失了。差不多同時羅馬也掙脫了伊達拉裏亞人的統治。公元前438年伊達拉裏亞人在加普亞又被薩姆尼特人擊敗,喪失了在坎佩尼亞的勢力。
公元前400年前後,克爾特人從北方移入波河流域。伊達拉裏亞人受壓擠,逐漸退回自己本土,不久之後就銷聲匿跡了。
伊達拉裏亞人在其本土有十幾個城市,但似乎從未統一。其向外擴張似乎是個別集團而不是整個民族。對羅馬和拉丁一些地方統治了一些年,但沒有同化當地居民的能力。文化雖然很高,也很富足奢華,但沒正式建立一個民族國家。他們作中間人,把希臘文化和東方奢侈品帶給了羅馬;也把他們自己喜好的角鬥、占卜以及統治者的服飾、冠冕、權杖、宗教、生活方式等等許多東西帶給了羅馬人,成為羅馬傳統文化的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