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盜墓賊的下場啊(1 / 2)

“玉璧底碗?果然是五代的古墓!”眼尖的李秋寒首先看到了一件熟悉的事物,走過去拿起來一看,分明是一隻五代越窯玉璧底碗,和之前藏匿藏寶圖的那隻樣式一模一樣。這自然是讓他大感振奮,如藏寶圖上所說,這裏果然是一個五代時期的古墓,那自然《蘭亭集序》真跡在這裏的可能性大大加強。

接著,就在擺放玉璧底碗的石台旁邊,李秋寒又發現了一大堆東西。

“這是……鳳首壺?還是件唐代的。唐代藍三彩鳳首壺,2002年10月在香港佳士得拍賣行,以28.68萬港元成交。這是……鬥笠碗?2005年5月在香港蘇富比拍賣行,一件明宣德青花纏枝花卉暗花鬥笠碗,以572萬港元成交。這件是五代時期的最早的鬥笠碗,該值所少錢?發了!發了啊!”

“唐三彩四係蓮花尊、唐羊首雙聯杯、五代青瓷雞頭壺、五代六出海棠碗……這麼多好東西?不虛此行,不虛此行!”寶物接二連三的發現,讓李秋寒激動得都想起蹦來。就算《蘭亭集序》真跡最終不在這裏,至少他也沒有白跑一趟,因為這麼多有著極高價值的古董,不管是賣掉也好自己收藏也好,已經絕對夠值票價了。

激動了一會,李秋寒又開始尋找起其它地方來,畢竟《蘭亭集序》真跡才是無價之寶。不過平台上顯然沒有,主墓室內其它地方也找遍了沒找到,除了……石棺。

“不是吧?真的要我開棺,幹這種不地道的事情?”李秋寒雖然是在盜墓,但他原本也沒打算開棺的,因為開棺這種事情不地道。

如果是國家考古隊進行開掘那不一樣,因為至少有專業儀器能保證開棺後,棺內的屍骨能夠比較妥善的保存,可自己現在可沒有什麼儀器,一開棺的話那古墓的主人可能就屍骨無存了。畢竟李秋寒是考古專家的後人,可不是真正的盜墓賊,多少也會顧忌這個。

其實剛才進來看到木門上那四個警告的大字,李秋寒就猜到那份藏寶圖,應該不是古墓主人所留下,畢竟既然留圖給後人了,又何必禁止別人進來呢,那藏寶圖隻能是當時另外知情的人所留下。

李秋寒內心掙紮了一會,最後還是決定開棺,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對他的誘惑力太大了,人既然都已經來了還不看看,以後他隻會遺憾和後悔的。於是他便開始行動,用鐵棍費了好大的功夫才把石棺的石蓋撬開,推dao在一邊的地上。

向打開的石棺裏望去,並沒有直接見到死去上千年的古墓主人,隻見到一個長有一米七多的人形包裹,估計屍骨是被一層層的絹布和絲綢所包裹起來的。李秋寒並沒有管被包裹起來的屍骨,他看的是石棺裏擺放的其它東西。有金銀,有珠寶,有……他忽然看到了一隻似乎是檀香木製成的黑色木盒。

“會不會是?裏麵裝的會不會就是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李秋寒帶著激動的心情,把那個黑色木盒拿了起來,滿懷期望的打了開來,隻見裏麵還包著一層金黃色的絲絹。於是他趕忙從口袋裏掏出一副早已準備好的手套,展開絲絹後裏麵果然有卷起來的一卷紙,用略微顫抖的手打開後,李秋寒仔細觀看起來。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李秋寒不由自主的念叨起上麵的文字。是《蘭亭集序》!再看後麵王羲之的幾個落款,仔細鑒定其上的印章以及文字的筆跡。過了好半天,李秋寒重重吐了一口氣。經過他的初步鑒定,這非常有可能就是王羲之《蘭亭集序》的真跡。

“弄到了!終於得到了!《蘭亭集序》……王羲之的真跡啊!”李秋寒心中充滿了狂喜,感覺心髒都似乎要激動的蹦出胸口,愛不釋手的反複觀賞手中這獨一無二的稀世珍寶。

看了半天後,李秋寒漸漸平複下心情,小心翼翼的把《蘭亭集序》重新卷好,輕輕的綁上緞帶,再用絲絹包裹好,放入木盒蓋上蓋子,然後放入背包的內層口袋,拉上兩層拉練後,把背包背在背上。整個一係列動作輕柔的,好像在撫mo初戀情人那嬌嫩的肌膚時一樣,有過之而無不及。沒辦法不小心啊,這寶物的分量也不用再提。

拿到了此行的最終目標物,李秋寒放下了所有懸著的心,雖然還沒有最終確定寶物的真偽,但根據自己的初步鑒定和前後所有的信息來看,幾乎可以肯定是真的了。心情變得異常輕鬆的李秋寒,便準備離開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