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我愛上了閱讀。在我的認知中,閱讀並非是擴充知識,因為擴充知識的途徑多如牛毛,可以說除了自己之外的任何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充斥著可以被自己所吸收整理出的知識。
同樣的,我亦不認為讀書是為了增長見識,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
山川大河之宏,奇峰異水之麗,非文字可以記載。不設身處地的去體會,文字所能帶來的感受,總是有限的。
“閱讀”於我來說,是一種享受,一種視覺上的衝擊。
“最直觀的視覺衝擊是畫麵”。
可能有的人會覺得文字是枯燥的,縱然它可以編撰出傳世的經典,一部又一部恢弘壯麗的名著。
可,文字還是那樣,枯燥而無味。
現今社會中,科技之發達以經達到了一個個新的高度。
無論是什麼,在互聯網中都並非不可得到滿足,何況是一個小小的閱讀那?
很多人喜歡在互聯網上閱讀,這本無可厚非;奈何現今的網絡中,優劣並存,精華糟粕難以分辨。
於此,我不便於說些什麼。
不過表述一下自己的觀點還是可以的。其實我個人覺得,網絡閱讀與傳統閱讀是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的。
在此那,我隻舉一個例子。
我是個愛書的,很多古本的書籍我都有其手抄本或者是原版。我照顧這些書可能會比我照顧孩子、妻子更為用心。雖然,我現在還沒有妻子,更沒有孩子。
這些書那,無論是古本還是現在市麵上流通的版本,無論是什麼,我都恨不得天天抱著它們,愛不釋手。
有人說“愛書的人不會傷害書,不會在上麵寫寫畫畫”。
這句話於我來看,隻有前半句值得,後半句其實我覺得就是胡言亂語罷了。
在書寫寫畫畫,其實沒什麼不好,當然,這要看你寫的、畫的是什麼。
有一種東西叫“批注”,還有一種東西叫“感慨”。
隨手把這兩個家夥置之於書,而後或是贈與他人,亦或是留給自己的孩子親眷,該是一種雅趣,幸事。
我這個人的幾乎每一本我自己的書上,都有我的隨筆,說實在話,我寫過多少那樣在書頁之側的隨筆,我自己都不知道;而我寫的又都是什麼,我就更記不清了。
不見得我所寫的都是有用的東西,當然亦不見得我所寫的就全是廢話。廢話忘了也就忘了,可是那些哪怕是一點點有用的東西,要是被忘記了,豈不可惜?
傳統方式的閱讀,我可以如此;電子閱讀做得到嗎?
當然,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人與人的性格偏好不同,自然所選擇方式也就不同。我隻是說一說我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