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書,喜歡一本書,我就要一定把它接回來。
這不是一個錯別字,確實,就是“接”回來。
我的書房門楣上,有我寫的一條窄窄的匾額“書塚”。隻要是我喜歡的書、我所有的書,在書房裏就是它們的墳塚。即入墳塚,豈有再出之理那?
對於書的愛,我是自私的。
我常常對人說我有三樣東西不送人,為首的便是書籍。
我說男人如酒,女人如茶。男人就是美酒,一舉一動,一言一語,該讓人為之沉醉,三國時期吳國名將程普曾言“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男人就該有這樣的魅力,讓他人為之沉醉。
女人應該是一杯香茶,入口清純,卻不迷魅,提神清腦,久衝之後,雖香淡色落,卻依舊叫人不忍棄之。
而書那,則是茶於酒的交、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時而純清醒神,時而讓人為之酣醉。
書無好壞,全在自身。閱讀也從不分男女性別,不在年級大小。其分別隻是適合於不適合,迄今為止,我還尚未見過一本實實在在就是一點用都沒有的書。當然,我指的是實體書籍。
無論好與壞、是與非,書的存在必有其價值,有些人會把一些書批判的什麼都不是,對此我隻能一笑而已。書不於其好還優劣,而是在於讀書的人是否可以將其中精華為己所用。
在這個社會,金錢、地位,固然很重要,因為我們要生存,愛財、喜權,絕非過錯。但是我們可以在錢、權之右,加上“閱讀書籍”四字。
有錢有權,可以擁有很多東西,但是絕非一切。
其中之一便是書籍。無論你有多少錢,多大的權力,但你絕對得不到所有的書籍。
曆史是忘恩負義的,它掩蓋了、湮滅了多少經典以無人可知,逝去的永遠逝去了,無論何人都不可能再重複出來;這是錢與權所不能挽救的。
這是一件很悲傷的事,我也隻能為之惋惜。
如果說曆史應該留給我們的是經驗,那麼它所無私饋贈的,便是無價的書籍。
書籍是載體,文字也是載體,載體本身不存在價值。既然不存在價值也就可以說為“無價”。
而然載體真正無可替代,成為萬金之寶的,便是其內容,內容如果沒有載體的呈現,便是虛無的,最虛無便是最昂貴。所以,也可以說為“無價”。
無論是哪一種,書籍對於人類來說,都是無價之寶。是曆史這個忘恩負義的家夥善心的饋贈。
既然接受了曆史善意的饋贈,就應該好好保護、享受這一份恩澤;不可縱意而罔,更不要讓這一份饋贈,因為孤單而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