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怪異之論(3 / 3)

在這株巨木的上空,竟然也出現了一片似有似無的星空,而且這片星空是獨、立的,並非是蒙昧世界上的周天寰宇星辰。

一場大戰,以一觸即發。

故事到這裏就結束了,而且明眼人肯定一眼就看得出來,這不過就是哄騙小孩子的故事罷了,但是不能否認的就是這樣的神怪故事,其中的構成因素,除了先人豐富的想想之外,肯定還是有著一定依據的,因為怪力亂神之說,由來已久。

雖然鄒若衡是軍人出身,但是這不表示他就能夠忽略這樣的傳統的東西,而且說起來,別說是鄒若衡了,就是從日本士官學校歸來的蔡鍔,也多次的與他提起自己在士官學校聽來的有關日本傳說中的神怪故事。其中鄒若衡記憶比較深刻的有三種怪物,大天狗、雪女,還有幾乎盡人皆知的河童。

既然連蔡鍔這樣的人都無法確定,或者說能夠找到一個與這些怪異故事有關的答案,又何況是一個鄒若衡那?而且鄒若衡武術出身,江湖上流傳的一些鬼怪故事對於他來說也是耳熟能詳的,而起在曆史文獻上,其實也有著很多關於這樣的鬼怪生疑故事的記載的,比如其中有一則就是與明朝大將於謙有關的。

先要說明一下,於謙這個人,於謙,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

永樂十九年辛醜科進士,從此步入仕途,曾隨宣宗鎮壓漢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後,身為禦史的於謙因數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宣德五年升任兵部右侍郎,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獲,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進兵部尚書。代宗立,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破瓦剌之軍。加少保,總督軍務。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

綽羅斯,也先以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英宗既歸,仍以和議難恃,擇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以安。其時朝野多事,乃獨運征調,悉合機宜,號令明審,片紙行萬裏外無不惕息。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自奉儉約,所居僅蔽風雨,但性固剛直,頗遭眾忌。

天順元年,英宗複辟,石亨等誣其謀立襄王之子,被殺。要說明一下的是,綽羅斯也先,乃是第二十八代蒙古大汗,也是相當於明朝中葉時蒙古瓦剌部的領袖,向明朝朝貢被封為敬順王。

這一則故事是這樣的,記載於《西樵野記》中,文曰:景泰間,總兵石亨西征,振旅而旋,舟次綏德河中。天光已瞑,亨獨處舟中,扣弦而歌。忽聞一女子訴流啼哭,連呼救人者三。亨命軍士亟拯之,視其容貌妍絕,女泣曰:“妾姓桂,名芳華。初許同裏尹氏,邇年伊家衰替,父母逼妾改醮,妾苦不從,故捐生赴水。”亨詰之曰:“汝欲歸寧乎?欲為吾之副室乎?”女曰:“歸寧非所願,願為相公箕帚妾耳。”亨納之,裁剪綴補,烹飪燔冪,妙絕無議,亨甚嬖幸。凡相親愛者,輒令出見,芳華亦無難色。是年冬,兵部尚書於公謙至其第,亨欲誇寵於公,令芳華出見之,芳華不出。亨命侍婢督行者,相踵於道,芳華竟不出。於公辭歸,亨大怒,拔劍欲斬之,芳華走入壁中,語曰:“邪不勝正,理固然也。妾本非世人,實一古桂,久竊日月精華,故成人類耳。今於公棟梁之材、社稷之器,安敢輕詣?獨不聞武三思愛妾不見狄梁公之事乎?妾於此來別矣。”言罷杳然。

由此可見,這些鬼怪神異的故事,在古籍上就有記載,而且不單單僅局限於民間的,而且鄒若衡也非常的享受這樣的故事,他其實個人是非常喜歡這樣的故事的,因為相比於現實,虛幻一些的東西更能夠讓他放鬆心情。

不過鄒若衡雖然沉浸在自己的回憶中,而且還從其中體會著當年師父留給他的音容笑貌,可是一陣夜風吹過,又將其拉回了現實中,看著手中的《太白武要》不住的再一次除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