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這是什麼意思?”顯然的雷振春沒有理解袁世凱這番話中的含義,對於他的詢問,袁世凱無奈的搖了搖頭,而後還是選擇了詳細的解釋給他聽,袁世凱搖著頭對雷振春道:“怎麼,這麼淺顯的道理你都不明白嗎?”
“我問你,這一次芝泉來北、京是他自己一個來的對吧?那個徐樹錚,從來和他的都是形影不離的,而這一次,為生芝泉他沒有把那個徐樹錚也帶來?還不就是為了讓那個小徐待在安徽,做他的後援嗎,你以為他段祺瑞這一趟來京就真的一點也不害怕嗎?或許我不會對他如何,但是一個你,我想就足夠他提心吊膽的了。你這個憲兵司令手下上萬的憲兵集結在京畿附近,而且你也知道他對我的政、見的態度,同樣的,他也知道你對他的阿諛奉承,這一次他來北京,他就不怕你瞞著我將他做掉嗎?或許你可能不敢,但是若是在我的默許之下那?他之所以不把小徐帶來就是為了給自己留一個後手啊,要是他們兩個一起來了,到時候咱們來一個一網打盡,那又該怎麼辦?雖然皖係將領不少,但是除了芝泉和小徐之外,其他的全是廢物。隻要扣下了芝泉,然後做掉了小徐,皖係其餘眾將必然作鳥獸散,雖然我不知道芝泉到底是為了保證皖係的持續,還是為了保證自己安全,他都不能帶小徐來,這一點難道你還看不清楚嗎?雷振春啊,你要是能夠再聰明一些,你現在絕不是隻是一個小小的憲兵司令啊,你的忠誠絕對沒有話說,而且你這個人,也不算笨,就是很多事情上你不愛動腦子,這對你的仕途很有影響的。”
其實這是非常和諧的氣氛,本來兩個人再這樣的氣氛下說一些什麼應該比之任何情況下都要順暢一些,可恰恰相反,正因為是這樣的氣氛下,所以倆個人一個多小的攀談中,除了寒暄之外,再無他物。
最終,在什麼結論都沒有得到,什麼核心的問題都沒有闡明的情況下,兩個人結束了這次會談,段祺瑞離開了,他沒有回到浙江會館,而是直接踏上了前往安徽的列車,而袁世凱也沒有派人去送他。
兩個人雖然分開時還都帶著笑容且真誠的相互祝福,可是這一次會談的結局卻是一個不歡而散的定義。這就是兩個聰明人之間解決問題的方式,段祺瑞想以一個平民百姓的身份,以一個老朋友的身份勸解袁世凱一些什麼。
唐繼堯發電稱,雲南財政已入不敷出,如兄需軍餉之財產,弟無能為力爾,然卻有滇土數噸,兄可以此為軍餉乎?意思就是說,唐繼堯告訴蔡鍔雲南的財政已經入不敷出了,如果你需要軍餉的話,我這裏實在是沒有錢,無能為力啊,但是我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我這裏有不少的滇土,也就是大煙土,因為是雲南出產的大煙土,所以也稱為滇土或者是雲土。唐繼堯的意思是詢問蔡鍔能不能讓他就用這些雲土作為軍餉。
看起來這是不可思議的,因為北洋將領無論是哪一個,對於煙土這個問題,都是從來不會縱容的,隻要是有販賣煙土之人,亦或者是倒售經營煙館、煙土之人,都會被加之以峻法。可以說,沒有哪一個將領或者是軍閥允許自己的治下出現大煙泛濫的情況,而且他們也絕不希望自己的軍隊中,盛行吸食大煙的風氣。
但是說來也有趣,這些將領、軍閥、巡閱使等人,雖然對下麵禁煙頗為嚴峻,可是他們自己卻還用這些被他們所厭惡的東西,到處的倒賣,來換取自己的軍餉與財產,也可以理解為要是普通的百姓商人經營煙土的話,那麼就要被抓起來嚴重的還會被槍斃,但是執、政者卻可以販售煙土,當然了,他們的煙土也不會賣到自己的治下,隻會向其他的省份出售,這樣一來就又形成了一個更為有趣的情景。
就是雖然各地的將軍們都在竭盡全力的以嚴苛的峻法來整治自己地盤上的大煙問題,可是縱然他們這麼賣力,卻還是無法根治自己治下大煙猖獗的情況,這不是很有趣的場景嗎?雖然每一個地方都在治煙,可是每一個地方又都是大煙橫行。
就說唐繼堯這一次,他不就是想要用大煙土來維持蔡鍔護國軍的軍餉嗎?其實實際上,唐繼堯的通電中並沒有說實話,當然了也不完全是假話。唐繼堯說雲南有數噸的大煙土,希望蔡鍔能夠以此來作為軍餉,這是實話,而他說雲南的財政已入不敷出,這也是實話,但是他說自己現在沒有錢調撥給蔡鍔作為軍費,這倒是假話,其實現在雲南的財政還是能夠支持三路護國軍龐大的軍費開支的,至少半年的時間內,是沒有問題的。
而既然如此,唐繼堯還要那麼說,那麼他的用心,就可想而知了,但是其實說起來,要說唐繼堯完全是陰謀也不準確,那就是唐繼堯不肯調撥軍餉其實也是為了能夠多多的購買彈藥軍械,相比於軍餉的問題,還是彈藥儲備的問題更為嚴重,因為說起來,即便是他沒有軍餉的話,那麼護國軍攻下一個地方,就能夠在當地解決部分問題,可是如果沒有了彈藥的支持,沒有武器裝備的保證,那護國軍莫說是要攻城拔寨,恐怕不久就要淪落成為別人屠殺的靶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