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最後無非也就是袁世凱退位繼續做他的大總統罷了,而自己隻要能為袁世凱出力,那麼無論成敗與否,自己在袁世凱麵前肯定都能得到重用,雖然此時曹錕已經位極人臣了,但是說起來。
他相比之於馮國璋還有段祺瑞,在內閣的勢力都是根本無法相提並論的,而且說起來,其實曹錕個人的軍事勢力也是無法與那兩位相比的,其實莫要說是馮國璋、段祺瑞了。
就是王士珍那個老家夥,怕是都比他曹錕更有勢力,而且現在的內閣組建中,大多數人都是依附在馮國璋、段祺瑞、王士珍、徐世昌這四個人帳下的,曹錕在核心的權力中心並沒有說話的份。
對於這些其實曹錕雖然沒有說過,但是他內心裏是非常不願意接受的,而起他對此也是非常不滿的,因為他也是北洋老臣,同樣的他對於袁世凱的中心也不比任何人差,而且段祺瑞與袁世凱政、見不合開始之後。
曹錕本以為自己的機會來了,他千方百計的想要把自己送入到內閣的核心中,同時他也私下裏向袁世凱表示如果能夠把自己調入到內閣核心中的話,他甚至願意公開的與段祺瑞敵對。
所以也是因為這樣,他的手下才勸說他也就此發兵,借著護國軍的名義,兵發北、京,奪取政、權,不過這卻被馮國璋否決了,而且那些人還對他說,要是他馮老出兵的話,恐怕這一路上都是兵不血刃的。
無論是哪一鎮的將軍、護軍、巡閱使、都督相比介於馮國璋的威望不說前來投降倒戈吧,至少也不會,當然了也是不敢出兵阻攔的,可是就是這樣的情況下,馮國璋還是不願意與袁世凱兵戎相見。
每每有人提及此事的時候,馮國璋總會說:“我與慰亭之交,生死不改;雖此時慰亭有所非議,也不過就是他被什麼迷住了眼鏡,要說稱帝之舉是慰亭之錯,倒不如說這就是楊度那群籌安會的混蛋文人才是禍根。慰亭不過就是被他們蒙住了眼睛,討袁,不若討伐那些混蛋,而討伐那些混蛋有如何用得上盡起大軍那?蔡鍔之輩,雖號稱護國,然,又何人能保證其不是想借勢取利那?護國,誤國皆在一念間啊。我馮國璋,不護國,卻也絕不誤國。”
先不說蔡鍔到底是護國還是誤國,總而言之從馮國璋的這番話中不難聽出他對於袁世凱的情感,同樣的也不難看出他對北洋政、府的態度,而且他的言語中還表現出了對於蔡鍔護國軍的一些看法。
而起他也說了,討袁不如討伐楊度等人,這也是他內心的真實想法,而且他知道,即便真的是袁世凱自願稱帝的話,那麼隻要將楊度等人除掉,那麼肯定會給袁世凱帶來壓力同時也能夠讓他明白稱帝的行為是要找到天下討伐的。
也許那樣的話,或許袁世凱就會通告天下,廢除那所謂的稱帝電文,當然了因為楊度等人已死,所以也大可以把一切責任都推到那些死人的身上。這樣的兵不血刃的方式,使得袁世凱退位,重新恢複共、和製度,其實才是最好的選擇。
馮國璋看問題的角度就是與其他人不同,在加上現在的形勢的壓迫,馮國璋終於決定要做些什麼了,不過在此之前,他卻還要給段祺瑞通上一個電話,因為自從段祺瑞辭去了陸軍總長的位置之後。
馮國璋的語氣非常的落寞,顯然的他對於自己此時的處境頗為的無奈,而電話另一端的段祺瑞聽聞了馮國璋的這一番話之後,不由得也歎息了一聲,許久才開口道:“華甫啊,其實現在啊,你真的比我這難辦的很呦。你不想我,我不帶兵了,就算是有人想勸我如何,我也沒有那個實力了,可是你不一樣啊,你手下二十餘萬的兵力,其實說起來了啊,他們很多人現在之所以還沒對慰亭動手,就是還不能明確你的態度的,要是你現在提兵而上的話,那慰亭的這一條命啊……哎!”果然,段祺瑞說到這裏他的語氣也不由得落寞了下來,而同時電話這一端的馮國璋也陷入了沉默,許久,還是段祺瑞率先打破了沉默,對馮國璋說道:“其實,哎……我看啊,你那邊還是不要動,隻要你不動,肯定那些現在還在觀望的家夥就不敢輕舉妄動;咱們兩個要我說就該給慰亭打一打電話勸一勸他了。估計你也和我一樣,從那個時候開始也就沒給他打過電話吧?”“是啊。”馮國璋讚同道:“咱們都一把年紀了,折騰不都了;慰亭他這個人啊,確實是對這個國家有功績的,他在大總統的位置上確實也做了很多實際的事情,不該因為他這個時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