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祖銘聽白參謀這麼說完,他這才相信了這東西就是霹靂炮,而且白參謀提議,讓他離開山洞去測試一下,如果這個東西還能用的話,哪怕是威力有限,但是也能夠在必要時當做一種攻擊的手段,袁祖銘聽信了白參謀的話,拿著幾個霹靂炮離開了山洞,來進行測試,不測試不要緊,這一測試袁祖銘震驚了,他震驚的不是因為這些霹靂炮就是白參謀口中能夠引火的那一種,真正令他感到震驚是中國古人的指揮,多少年了,這些帶著封蠟的霹靂炮,竟然還能夠一展當年的風采,這如何令人不感到驚歎那?
而那個時候,連帶著炮彈襲擊吳佩孚、馬繼增的火球就是這個東西,當然了,原本這東西爆炸前外部是不會出現火焰的,但是因為藥撚長度有限,所以在進行拋射的同時,有不少就在半空中爆炸了,也就成了漫天的火球。
而袁祖銘所使用的拋射裝置其實很有趣,因為他沒有在山洞中得到專門拋射霹靂炮的裝置,所以他臨時的就選擇了,讓士兵們用自己的槍托當做拋射裝置,用背帶當做固定的綁線以及拋射時的引導線。也正是這樣,才出現了之前的那一幕,漫天火雨,突襲北洋部署!
而吳佩孚雖然非常的鎮定,同時也保證了必要的反擊,但是有一句話說得好,兵敗如山倒,如果山下的部隊能夠像他這樣組織抵抗反擊的話,或許他們還有機會,但是其並沒有如此,所以也就導致了,此時吳佩孚兵敗的結局,北洋第六混成旅,也同之前的護國軍袁祖銘部一般模樣,晃晃如喪家之犬,在嘈雜中,接連而逃!
原本精銳兵馬,大有一舉吞下王文華部、袁祖銘部護國軍的氣勢,可是卻因為這一把大火,倒是付之於東流中。袁祖銘雖然火燒荒山,退了吳佩孚北洋第六旅的精銳,重奪了荒山陣地,可是他卻也不敢追擊,前不敢取護國軍第一分部,後不敢退守護國軍第二分部,有因為其兵馬接連作戰,疲憊不堪,所以隻好在荒山休整,養精蓄銳,以待恢複。
不過王文華自己也承認,袁祖銘確實運氣非常好,要是換了旁人,別說是旁人了,就是自己,恐怕逃跑的路上也絕不會因為一個山洞而停滯了腳步,而且還會親自走進洞中打探情況,當然了,即便是自己真的走了進去,恐怕未必會得到那些霹靂炮,總而言之吧,種種可能都是存在的,但是必須要承認的就是袁祖銘的運氣。
不過說起來,王文華知道作業袁祖銘一把大火之後,他卻也發現了一個自己可以趁虛而入的空隙。那就是現在雖然馬繼增固防北洋第三炮兵關陣地,而且自己的外圍還有四川將軍楊森部虎視眈眈,但是他們這樣的情況下,竟然還不敢輕易進兵,這其中肯定是存在原因的,絕不僅僅因為一個袁祖銘以及他手下的那一點部隊駐防在北洋第三炮兵關陣地外,這裏麵肯定還有一些旁人不知道的原因,導致了現在的這種對峙的情況。
王文華知道,雖然現在他能夠駐兵護國軍本部城,但是實際上自己的後方供給、撤兵路線肯定都已經斷絕了,而護國軍本部城內雖然還有一些存餘的糧食彈藥,但是長此以往下去,隻出不進,護國軍本部必然成為一處絕境,所以王文華知道自己是無法長時間依靠護國軍本部駐紮的,而起他也知道,自己手下的士兵雖然此時還表現的士氣如虹,但是這幾天的休整以及自己的大病,還有現在的戰局態勢,其實都已經影響到了他手下士兵的情緒,長此以往下去,士兵的士氣會成倍的下跌,知道最後落得一個不戰自潰的下場。而即便是士兵的士氣能夠堅持下去,可是沒有了糧草的話,恐怕城內就要發生嘩變,甚至是兵變,到那個時候,無論是馬繼增還是吳佩孚亦或者是四川將軍楊森誰都能夠輕易的奪下護國軍本部。
權衡揣度之下,王文華決定,就在今夜趁月色進兵,攻取北洋第三炮兵關陣地,當然了,他這樣安排也是出於對袁祖銘部的考慮,他知道袁祖銘部近日來曆經苦戰,好不容易能夠暫時歇息片刻,他也不好過於急躁,但是這種奇襲的計劃,還是應該盡快執行的,所以王文華決定今夜出兵。
而且不單單王文華做了這樣的安排,同時因為這些日子來他病重,城內都有他身患重病的流言,他相信這樣的流言肯定馬繼增等人也是知道的,所以他還打算借著自己的患病,做一做文章,因為他已經重病幾日了,所以根本就不需要做什麼前置的鋪墊,王文華隻是對外宣稱自己的病勢又有加重,而且還叫人在外圍軍中散布這樣的消息,很多護國軍的士兵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不遇的神情落寞,對於自己的未來生死,極為堪憂,而且不多時,就有人表示恐怕萬一要是王文華不幸病故於此的話,那麼他就投降等等諸如此類的蜚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