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拚刺術厲害,再反觀中國主力戰場上的國軍方麵。
因為刺殺訓練無法一蹴而就,需要長時間的訓練,並不是國軍不重視刺殺訓練,相反也是極為重視,並且老兵們的拚刺水平並不比日軍低多少。可是在淞滬會戰一役,麵對日軍的堅船利炮,近三十萬國軍精銳消耗殆盡,南京保衛戰則再次大敗,能和日軍拚刺的老兵所剩無幾,基本每次戰役以後補充一半新兵,導致肉搏能力迅速下降,一對一的話真的拚不過日本人。
好在國軍當時很多部隊還是有些近戰武器,不是完全依靠刺刀。花機關(德國P18衝鋒槍)和盒子炮(毛瑟軍用手槍),這些都是克製日軍刺刀兵的利器。按國軍將領粗豪一點兒的法,麻辣隔壁的先把槍裏所有的子彈打完再衝上去跟狗日的鬼子拚,都要死了,還節約特娘的子彈?
再另外一支抗日重要的力量----紅色部隊,裝備比國軍還差的多,但就是因為差,所以才不得不死中求活開發白刃戰技能。紅色部隊從開始跟光頭校長各種圍剿開始,就屬於窮人對富人的戰爭,早習慣拿著大刀片兒和紅纓槍跟拿著步槍的國軍開幹了。
從將軍到士兵,可以,都是白刃戰的好手,可就是這樣,在抗戰初期,紅色部隊經過二萬五千裏長征存活下來的精銳,也隻能和日軍拚個旗鼓相當,其餘補充的新兵自然不是對手,所以在戰爭初期和日軍很多次白刃戰中也損失頗大。
但是,白刃戰是柄雙刃劍,輸的一方固然損失慘重,但獲勝的一方也不是毫發無損。更重要的是,白刃戰,不僅僅是裝備和技術,更是由信仰、血性、膽量和勇氣彙集而成的一種精神!
麵對國破家亡的中國軍人,從不缺乏這種敢於犧牲的精神。
那怕這種精神並不一定帶來的就是勝利。
失敗是成功他媽這句話,一定是為中國戰場量身定做的。敗著敗著,日本人就掉坑裏了,摔的也很慘,“成功”不認得他們了。
1940年以前大日本帝國皇軍很屌很牛逼,往往需要兩三個國軍將士才能對付一個倭國短腿,但隨著日本精銳老兵的逐漸損失,國軍後來也可以一對一跟他們單挑了。
但是,那是付出了近三年無數官兵犧牲的結果,並不值得有多麼欣喜。
中國人再多,也不應該成為日寇刺刀下的戰果,這些,本可以避免。
對於鋼材材質和製造要求都不是多麼嚴格的三棱軍刺,劉浪並不打算敝帚自珍,他的打算很簡單,不僅獨立團數千人要人手一把,五年後穿著草鞋出川抗日的三十萬將士,也需要。
這玩意兒,能殺人,所耗錢糧又不多,劉浪能買單。
當然,那得數年以後,劉浪現在可不會把這個專業殺人的玩意兒提供給正在致力於內戰的國軍們。
共和國軍工的最佳製造,上麵隻能流滿日寇的血。
窗外殘陽如血,猶如劉浪記憶中三棱軍刺上閃耀的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