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附錄(1 / 3)

向當代的超級演講家們致敬

在此附上當代最知名的企業家、教育家、明星藝人及主持人的演講視頻地址,再搭配我的分析,幫助大家找到他們在演講中成功的秘訣。

馬雲:中國著名企業家,生於浙江杭州,祖籍紹興,阿裏巴巴集團主要創始人之一。現任阿裏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他是《福布斯》雜誌創辦50多年來首位成為封麵人物的大陸企業家,曾獲選為未來全球領袖。

演講視頻:《馬雲與80後麵對麵》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I5NjMyMTYw.html馬雲這場《馬雲與80後麵對麵》的演講,首先值得嘉許的是他的服裝。因為麵對麵的是80後甚至90後的學生,他特意選擇了白襯衫搭配一件鮮黃的毛衣,整個人看起來容光煥發、年輕許多,成為全場的焦點,也拉近了與青年朋友的距離。

演講的時候,大家可以注意到,馬雲在麵對任何人的任何提問時,常常會皺著眉頭,低頭沉思,呈現出一種專注聆聽、認真思考的表情,這樣的表現,對於聽眾來說是非常受用的,也無怪乎馬雲一直是年輕人最喜歡、最尊敬的企業家之一,特別是在聽過他的現場演講之後。

馬雲演講的時候,運用誠懇的回答,搭配時而低回、時而慷慨激昂的語調手勢,再借著從舞台的左邊走到右邊,再從右邊走回左邊,身體及視線照顧全場觀眾的方式,形成獨特的風格。他講到非常重要的觀點時,會伸出右手的食指,指著上方或遠方,作為強調的重點,以挑起聽眾的注意力。

例如,馬雲在被問到有沒有質疑過自己的信念時,他說沒有懷疑過大目標和信念,但卻經常懷疑“自己”,因為,信念和自己,有時候是不一樣的。他成立阿裏巴巴的信念,是想讓天下沒有做不成的生意,但在推廣這項業務時,有許多他自己提出來的方法策略,也許是錯誤的、不適用的,於是他經常質問自己、懷疑自己,但是在企業的信念和目標上,卻從沒有一絲一毫的躊躇猶豫。當他說到目標和信念時,食指的姿勢特別有力,而在說到懷疑自己的方法步驟時,會將手按向自己的胸前,這就做出了一個姿勢上的反差,搭配說話的內容情緒,使聽眾們更能感同身受。

馬雲演講的時候還有一個技巧,就是不斷強調“自己是一個平凡的人”,這又與我在書中提到的謙虛法不謀而合。即使一個人再“牛叉”再偉大,事業做得再成功,也沒有人喜歡一個自大驕傲的人,於是即使成功如馬雲,也時常提醒聽眾,他隻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人,不是什麼“教父”或“大師”。從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口中說出這樣的話語,更顯出馬雲的謙虛和氣度,除了能吸引聽眾們更加尊敬喜愛他之外,也使聽眾們更心向往之,興起“有為者亦若是”的念頭,無怪乎能成就他一代企業演講家的地位。

俞敏洪:江蘇江陰夏港街道人,畢業於北京大學英語專業,新東方學校創始人,1993年在北京創立新東方學校。現任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全國青聯常委、全國政協委員。被媒體評為最具升值潛力的十大企業新星之一,20世紀影響中國的25位企業家之一。

演講視頻:《俞敏洪福大勵誌演講》http://www.56.com/w76/play_album-aid-8224288_vid-NTI3NzI2Nzg.html俞敏洪在大部分演講的場合裏,因為聽眾主要是學生,因此服裝也是一派輕鬆,常常是一條牛仔褲、一件T-Shirt就上場了。這樣的服裝對於聽俞敏洪演講的學生來說,當然感覺十分親切,不過,他能那麼穿,甚至時常把一隻手插進口袋地在台上高談闊論,那是因為他是俞敏洪啊!要是換成另外一位默默無聞的講師,穿著T-Shirt牛仔褲,手放在口袋裏對著聽眾講話,應該會換來滿堂的噓聲吧?!由此可見,身為一位講者,如果你還沒到那個知名度和社會價值的高度,最好不要模仿俞敏洪先生的架勢,那是名人專屬,凡人無用的。

俞敏洪的演講,可以說是當代最激勵人心的演講之一。他的演講足以激勵人心源自於以下幾點:首先,他的普通話,實在稱不上清晰流利,有挺重的鄉音,然而因為他從成名以來,不斷地到全國各地的高校進行演講,同樣的內容已經講過上百上千遍,於是他幾乎就像是不會跳針的唱盤一樣,能夠行雲流水地不停說下去,中間沒有停頓,也沒有什麼錯誤。這樣一位普通話不算標準,外形不甚傑出的人,能夠站在台上演講,本身就能給予聽眾們十分大的鼓勵。尤其是他的奮鬥故事!他的每一個激勵故事,其實都是他自己的故事。他在演講中往往會提到,叫大家不要放棄,因為,像他這樣高考重考三次的人,進入北大最後畢業時名列“後茅”的學生,都從來沒有放棄過,大家又有什麼好怨天尤人、不努力奮鬥的呢?

他有一段話尤其感人。他說自己當時在大學畢業紀念冊上留言的時候,留下了這樣的文字:“大家都獲得了優異的成績,我是我們班的落後同學,但我想讓同學們放心,我決不放棄。你們五年幹成的事情我幹十年,你們十年幹成的我幹二十年,你們二十年幹成的我幹四十年。如果還是不行,我會保持心情愉快、身體健康,到八十歲以後把你們送走了我再走。”這樣的精神,無不贏得台下的大聲喝彩。“笨鳥先飛”是他的上進哲學,他總是強調會讀書的人很多,但是能夠堅持的人並不多,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俞敏洪用自身的故事,給了聽眾們最好的鼓舞。畢竟,在學校裏頭,隻要有排名,就一定有人第一,有人倒數,於是他強調的堅持精神,正好給了大部分“不夠優秀”的青年,一劑最好的強心針。

俞敏洪演講時的幽默,也是他的一絕。他除了時常將自己的挫敗當作笑點之外,還常常製造前後敘述的極大反差,使聽眾對於意想不到的結局哄堂大笑。例如,他在提到自己當年因為書讀得不好,長相又差,回顧那些年,班上的女同學根本連正眼都不瞧他一眼,但是最近開大學同學會的時候,“所有女同學爭相過來與我握手,後悔當時沒有對我下手”。這種俏皮的說法,還合轍押韻,總是能讓全場笑個不停。

再例如,俞敏洪談到如何與太太認識時,毫不掩飾地說他“跟蹤”了她三個月,一直沒被發現的理由是,他都隔著200公尺努力讓自己不被發現。終於有一天機會來了,圖書館停電,他走近那位女孩,用手中的打火機替她點燃一道光,幫助她找書包,黑暗中唯一的光源照亮了他們的姻緣之路。後來某天在頤和園的湖麵上劃船,俞敏洪向女孩表白了,他還俏皮地說,“女孩不得不答應,因為船在水中央,她若是不答應,我就拉她一起跳入水中”!

俞敏洪的演講技巧,說穿了,就是用自己最真實的故事,再搭配自嘲這種高級搞笑法,拉近與聽眾的距離,使自己想要傳達的觀念能深入人心。他絕對是一位熟知群眾心理的演講家,由於麵對的是高校的同學,從學生時代的故事聊起,最能吸引聽眾的注意,而從自身挫敗的故事著手,更能使大部分的人感同身受,因為大部分的人都不是最優秀的。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一味地吹噓,並不是一種好的演講方式,越是成功的人,聊聊他的失敗,反而越能贏得群眾的尊敬。

馮侖:生於1959年,是“文革”後第二屆大學生。20歲的時候,馮侖成為一名黨員,接受過正統教育的馮侖,自然深諳正統意識形態及其語言方式。日後他的語言風格、思維方式、決策習慣,雖無刻意模仿的嫌疑,但自覺不自覺地就會露出那個時代的痕跡來。自1991年開始,他領導並參與了萬通集團的創建全過程及發展工作。1993年,領導創立了北京萬通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評析馮侖的演講技巧之前,我打算先給大家看兩個視頻,主角都是馮侖:

演講視頻:《馮侖:理想豐滿》

http://v.qq.com/page/y/r/1/y0011jbkgr1.html《馮侖:如何提高個人“軟實力”》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wNTgwNzUy.html誠如大家在第一個視頻裏所見,如果我告訴你馮侖是演講表達的高手,你一定不認同,因為他很明顯地看起來有點緊張,而且十分嚴肅。這是因為這除了是一個公眾的演講以外,還是中央電視台的節目《開講啦》的其中一集,講者內心深知自己需要麵對的不僅是現場的聽眾,還有全國電視機前的觀眾,更有電視台以及國家的領導高層,當然便容易拘謹且放不開。

但第二段視頻,相信大家一定都認同,馮侖仿佛“活過來了”!那一派悠然自得、從容不迫的“大腕範兒”,真讓人心向往之。尤其他用一個自己與李嘉誠見麵的故事,來談何謂“軟實力”,以及個人如何建立自己的軟實力,十分精彩。

他一共從四個維度,來談論這位企業界的大哥大所富含的底蘊與氣度。

他首先提到,一般去見“大哥”,一定是先見一堆大哥的小弟,例如公司的部長、總經理和副總裁之後,大哥最後才出場,畢竟在中國,最講究的就是身份地位。沒想到他們一行人坐電梯前往長江實業總部的頂樓,一開門,就見到笑容可掬的李嘉誠站在電梯門口等著他們,還立刻遞出了自己的名片,主動和他們交換,這可真讓馮侖一行人受寵若驚。

等到一行人都排排站好,等著大哥“說話”的時候,李嘉誠謙虛地說,自己也沒有特別準備什麼演講,就把自己的座右銘和大家分享一下好了。兩句話,一句是創造自我,一句是追求無我。說完就結束,然後引著大家去吃飯了。馮侖等一行人,這可又見識到了李嘉誠的風範。舉凡大人物演講,都喜歡長篇大論,以顯示自己的博學多聞,沒想到以李嘉誠的身份地位,卻隻是說了兩句話,而這兩句話,又是這麼地深富意涵,發人深省。馮侖思考咀嚼後認為,人的一生為了發展自身的最大潛能,的確要不斷創造自我,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自我太過強大,往往容易讓身旁的人覺得不舒服,小則人緣變差失去朋友,大則招致嫉妒惹禍上身,於是在創造自我的同時,還要追求無我,也就是縮小自己,把功勞讓給別人,這實在是做人處事的胸襟,李嘉誠大哥的成功,果然並非偶然。